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跟着小菜学中医
养生速递

这个冬季咱们桑枝酒喝起

讲个故事 作者/张存悌 郭沫若与桑枝酒 1959年,郭沫若身患右侧肢体活动不便,影响日常工作。有人向他介绍,可请中国中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著名医学家郑卓人老先生医治。郭老知道郑老曾著有《灵枢经白话解》,医术高明,便欣然同意了。 郑知道郭沫若事务繁忙,没有时间煎服中药,对郭老说:“我从民间搜集一个验方,叫桑枝酒,已用此方二十余年,医治半身不遂效果很好。”郭老一听很高兴,表示愿用此方。 几样通经活络之中草药 配黄酒5斤,密封于罐内10天后把黄酒分出。 将药焙干,取药研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 每日3次,每次服3粒,用酒15到20毫升送服,以微醉为度,上半身瘫痪饭后服,下半身瘫痪饭前服,两个月为一疗程。 郭沫若服桑枝酒3个月后,病竟告愈。他很高兴,写了一幅条幅送给郑卓人以示谢意。条幅写道“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种什么田结什么果" 所以,发啥呆,赶紧桑枝酒泡起!

2019年11月13日 7条评论 62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琥珀

每日一药:琥珀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心;肝;小肠经;膀胱;肺;脾经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 主惊悸失眠;惊风癫痫;血淋血尿;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目生障翳;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3-6分。 外用:研末点、撒。 注意阴虚内热及无瘀滞者忌服。 《本草经疏》:凡阴虚内热,火炎水涸,小便因少而不利者勿服琥珀以强利之,利之则愈损其阴。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治惊风癫痫,惊悸失眠,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妇女闭经,产后停瘀腹痛,痈疽疮毒,跌打创伤。 文献综述? ? ? 1《别录》:""主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 2《药性论》:""治产后血瘀痛。 3《本草拾遗》:""止血生肌,合金疮。 4《日华子本草》:""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结症。 5《本草别说》:""治荣而安心利水。 6《珍珠囊》:""利小便,清肺。 7《本草正》:""清心肺,消瘀血,痰涎。 8《玉楸药解》:""凉肺清肝,磨障翳,止惊悸,除遗精白浊,下死胎胞衣,敷疔拔毒,止渴除烦,滑胎催生。 吉祥! 混元灵通! 福生无量天尊!

2019年11月13日 0条评论 383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怕冷五大原因

轻轻分析怕冷之原因,如下五大 01.阳虚之人会怕冷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了,所谓阳虚,就是人体的生命之火不足。究其原因,可能有父母遗传的体质,也有过食寒凉导致的阳气受伤,也有吃多了寒凉的药物,导致伤阳,还有过度消耗等。 总之,这样的人,周身怕冷,一年四季都四肢冰冷,风吹草动就着凉,身体总是感觉疲倦欲睡,脸色苍白或者黧黑,小便清长,大便容易溏薄,性欲和性功能都减退,舌质淡白,脉迟弱。 单纯的阳虚者不难识别,最难搞的,就是那种混杂了其他情况的人。比如,有的人上热下寒,有的人里寒外热,有的人,明明是阳虚,可是一补阳就出现上火的症状。 所以,此时补阳,是需要技巧的,比如有的时候先要打开脾胃,吃一些消食导滞,通畅气机的药物,然后再温阳,则会比较顺畅。之前看过火神派四川卢家写的书,病例中,很多医案开始往往都是用的南山楂等药物,这就是我常讲的开路方,打开通道,然后再温阳。 但是,只要是阳虚者,需要坚持温阳,我的看法是,即使出现上火的情况,那也是假象,要坚持下去,就会发现火自己下去了。而现在的人们往往是比较娇嫩,一旦有点不适,就立刻反映:我是不是吃错了呀?其实,对症之后,有时是需要坚持的。 阳虚之人,用药可以请教医生,用些比如四逆汤,金匮肾气丸等等方子,自己食疗,可以用些姜糖等,都是可以的 02.血虚之人也会怕冷 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血虚也会怕冷,因为血液是带着温度循行身体的,有温煦身体的作用,如果血液不足,则四肢容易冰冷。 很多女性因为生孩子的时候(甚至小产),导致气血大亏,又没有补足,结果导致血虚,然后,出现怕冷的症状,结果怎么补阳,都没有效果,这样的情况,只要养血,身体会立竿见影地恢复的。 血虚的时候,同时伴随出现的情况是,夏天手脚温暖,冬天手脚冰凉,这与阳虚的夏天手脚也凉不同。同时,血虚者容易失眠,尤其是从生孩子过后出现的失眠,我会作为判断血虚的重要依据。 血虚的人,容易脸色苍白,或者发黄无光。最主要的,是蹲在地上找东西,过一分钟站起来,就会瞬间头晕眼花,眼前一黑。 血虚了,就要养血,但是在养血的过程中,也会有些问题,因为血虚往往是和其他因素混杂的,比如肝气不舒,比如痰湿。 因此,我建议,如果有肝气不舒的情况,舌头形状是尖尖的,就要先用疏肝理气的方子用几天,然后再养血。 如果有痰湿的,可以先化痰湿几天,再养血,然后几天后再去痰湿,然后再养血,这样逐渐增加养血的比例,最终变成全部养血。 血虚的调理,我一直建议大家服用清朝名医王孟英创立的“玉灵膏”,自从从王孟英的书中学习了玉灵膏,我养血就很少用其他方式了,因为此方效果极佳,而且是食疗的方式,大家比较容易接受。 03.肝气不舒也会怕冷 大家会觉得奇怪,不过这是真的,很多反映四肢冰冷的人,本来以为是阳虚,结果见面一看,是肝气不舒。肝气不舒,会导致气机不畅,将阳气滞留中宫,而四肢则会逆冷,中医也叫四逆,著名的“四逆散”就是治疗此症的。 这种肝气不舒之人,往往舌头的形状是尖尖的,或者是胖胖的。同时往往有喜欢叹息,嘴里感觉苦,嘴干,眼干,眩晕,胃胀胃痛,情绪紧张时容易腹泻,心烦,爱发火,容易恶心,呕吐酸水,嗳气,胸闷心悸,肋骨有胀痛的地方,失眠,多梦。 这些症状,如果有两三个,与舌像吻合。我觉得肝气不舒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对于肝气不舒的调理,我之前写过泡脚的方子,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子确实有令人解开忧郁的作用,会帮助到大家的。 04.瘀血也会怕冷 瘀血的怕冷,大家会感觉比较奇怪,但是我讲清楚道理,大家就明白了。瘀血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出现阻滞,所以,有的时候,阻滞在具体的某处,会有发热的情况,比如局部的肿块,甚至会导致发烧。但是,如果瘀血是全身性的,则全身气血运行缓慢,也会导致气血无法温煦四肢,所以也会导致怕冷。 比如,瘀血之人,到冬天的时候,会感觉比别人怕冷得多。而且往往受寒以后,会出现四肢颜色变得铁青的情况,甚至青筋显示很黑的颜色,嘴唇容易冻得发紫。 此时,需要活血祛瘀,让气血通畅起来,则身体就会慢慢恢复。 当年我母亲患慢性肾炎的时候,就是非常怕冷,夏天穿厚厚的毛裤,一般人会想,这是肾阳虚吧?但是当时我刚刚到北京学习了赵绍琴老先生的经验,知道肾病多是肾经瘀阻,怕冷只是假象,所以坚持凉血活血,等到母亲的肾病痊愈了,则彻底不怕冷了。用凉血活血的方法,让人解除怕冷的症状,这是有中医的理论指导才能做到的。 05.有外邪导致怕冷 这是特殊的情况,平时阳虚的怕冷,中医里面叫畏寒,说的是多披件衣服,就不怕冷了。而外感导致的怕冷,中医叫恶寒,这个披衣服是不起作用的。 这种恶寒,无论是寒邪侵袭,还是热邪侵袭,都会出现,这是人体的奋起抵抗的一个标志,是外邪侵犯体表的标志,所以,古人说:“但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症在。” 这种情况,需要分清寒热,认真清除外邪,当外邪清除了,怕冷的症状就会消失。在怕冷这个症状里面,除了阳虚,其实假象很多的,我们只要心细,认真体会,再加上请教当地中医,相信都会找出真相的。 有的朋友会说:“我怎么感觉这些因素我都有?”我要回答:我的天啊,那您之前对您的身体有多不好啊?!给自己身体上挂了这么多定时炸弹!现在,您需要一个炸弹一个炸弹地清除,清除的大致顺序是:疏肝、养血、温阳、化瘀!

2019年11月13日 0条评论 30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面部穴位影响全身 (为打玻尿酸,注射肉毒素者收集的资料)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按摩可以美容面部,同时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各种目的。 人体面部有多少穴位? 人体面部加上阿是穴,大致上有一百来个穴位: 其中主要有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穴、瞳子髎穴、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神庭穴、承光穴、当阳穴、五处穴、曲差穴、眉冲穴、素髎穴、兑端穴、龈交穴、迎香穴等等 人体面部与五脏有什么对应关系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庭为首面,阙上为咽喉;阙中(印堂)为肺;阙下(下极)为心;下极之下(年寿)为肝;肝部左右为胆;肝下为脾;方上(脾两旁)为胃;中央(颧下)为大肠;挟大肠为肾;明堂(鼻端)以上为小肠;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处。 总结: 打了玻尿酸或者肉毒素之后,堵塞了面部穴位继而影响周身气血运行,神经周转,为几个月容颜,是否会影响一辈子?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 然后,漂亮与否,在于发自内心的信心,传于磁场之灵气,花无百日红,有外在容颜固然好,无内之修不长亦~ 摩洛哥之行, 见堂堂皇家女子为容颜忧心神, 叹天下人皆为俗身而空劳! 美女们, 容颜固然重要,若然灵魂为之付之沉重代价,值得否?

2019年11月12日 0条评论 273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儿童脾虚怎么办

群里有友友咨询关于孩子脾虚之问题 今天抽点时间, 咱们来谈谈小朋友脾虚的问题,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最好吃的东西都给孩子吃了,为什么依然是面黄肌瘦、总爱生病?为什么其他小朋友身体好,个子也高,我们家的小孩就是不爱吃饭,也不长个,还容易感冒? 为什么孩子动一下就出一身的虚汗,风一吹就感冒发烧鼻炎,怎么治都治不好,为什么身上会有皮肤病比如湿疹等等,怎么治都治不好。 上述这些症状其实都是有关联性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孩子的脾虚。 孩子脾虚,有以下几个形成的因素。 第一是先天禀赋,比如说父母其中有一方脾胃比较虚弱的,那么孩子脾胃虚弱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怀孕的时候没有养好身子,那么生下脾虚的孩子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第二是在加辅食的阶段,当小孩过了五六个月以后,很多家长就开始加辅食了,如果操之过急,一加辅食就加很多难消化的、高营养的东西,就会导致孩子出现长期的积食。 家长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总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满腔都是爱,反而伤害了孩子。 第三个阶段是孩子在生病后使用了大量的苦寒中药或者西药,其实大部分都对肾精有直接的伤害。 第四个方面就是穿衣服不够,导致风寒入侵,脾胃受寒。 这四个原因会导致孩子的脾虚的问题。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旦受到了四重的剥削,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典型食欲不振,挑食,不爱吃主食,吃饭的时候需要哄半天,不哄不喂的话,根本一口都不吃。 或者特别能吃,舌头小小的红红的,没有舌苔,这种情况父母也要注意,大多数是脾阴虚,脾弱胃强的一种表现。经常会出现便秘,形体消瘦。 脾胃虚弱的孩子很难吸收和转化营养,还可能会虚胖,胖而无力,精神不好,容易感冒发热,咳嗽、慢性鼻炎难以改善。 因为不能好好吃饭,所以体质差,有的孩子长期出现肠胃的问题,有的孩子反应在皮肤的表面上,湿疹、过敏难以治愈。 脾虚易感的孩子,中医主张从根本来治疗,以健脾补脾,补气固本的治疗思路来改善孩子脾虚的问题。 食疗方面: 蒸山药,煮小米粥加两颗红枣,打白扁豆红豆薏米水, 外加,每天出去小运动一下下,浴太阳,呼吸空气 推荐一组艾灸的穴位: 关元、神阙、中脘、脾俞、胃俞。 这样一组穴位应用到孩子身上,能够很好地健脾补气,从而缓解脾虚带来的各种症状,帮助孩子增强体质。(成年人如果有脾虚问题,也同样可以操作)

2019年11月11日 0条评论 31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立冬养生

立冬节气,正好是秋天和冬天的交接。古籍记载,「斗指西北,维为立冬。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其实是经过生长壮大之后达到万物收藏的一个状态。 进入立冬,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于休止,准备蛰伏,农历上习惯将这一天作为冬天的开始。 无扰乎阳 在生活中,立冬节气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做到「无扰乎阳」。 1. 「无扰乎阳」有多个层次的理解方式,首先是要调节自己的情绪。 人的情绪,本身就非常消耗能量。每一个脏腑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情志,比如说「肾之志为恐,肝之志为怒,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悲」。 当你体内有不良情绪的时候,就会对相应的脏腑以及其所想克制的脏腑产生不良的影响,伤害人体阳气的潜藏,进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 第二层次是睡眠,它是滋阴补阳的一大法宝。 一定要延长睡眠时间,早睡晚起,让阳气在体内沉藏得更深。 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为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功能,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多睡觉多休息,少做一些特别剧烈的活动。 这时候熬夜对人身体的伤害层次更加深入,春夏熬夜可能伤害的是气血层次,冬季熬夜伤害的已经到达精髓的层次。 3. 第三个层次防寒保暖。 如果刚做完剧烈的运动,出了大汗,外面的寒气直接进入皮毛,进而侵袭经络脏腑,则会侵害人体的阳气,所以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 4. 第四个层面,收藏肾精。 人最根本在于精髓的充盈,如果在冬季同房的次数过多,导致精气泄漏太多,那么也会严重损伤第二年的阳气生发,所以无扰乎阳的第四个层次是保养自己的肾精。 入冬进补食疗 我们一直强调入冬进补,这次给大家分享一道海参粥。 准备海参5到10克,粳米或糯米或小米100克。温水海参泡发,洗干净切细片,与粳米(或糯米或小米)同时入锅,加水500到800毫升,煮至参烂粥稠。 可以少量加盐,每天早晨空腹温热服用,养血益精、补肾抗衰老。 对于精血亏虚、阳痿不举、精少遗精、小便频数、夜尿多、神经衰弱,久病精血亏损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经常服食,还能够抗衰老延年益寿。

2019年11月09日 0条评论 32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痔疮患者之福音

痔疮是难以言喻的隐痛 十人九痔, 内痔 外痔 混合痔 痛的不可言喻 痛的默默泪流 痛的无人知晓 看医生还的低调偷摸 既然这样子痛苦,为什么不好好遵守预防措施: 1 痔疮患者要忌口 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注意规律作息,清淡饮食,多吃粗纤维食物及新鲜蔬果,因为蔬果里纤维素多,这样能形成健康而顺滑的大便。 2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很重要。尽量不在蹲厕所的时候玩手机或看书,因为这样做容易延长大便时间,增加肛门血管压力,容易诱发或加重痔疮。 3 非常不错,平时适当进行提肛锻炼,对防治痔疮和脱肛很有帮助。 具体做法是:吸气,肛门用力内吸上提紧缩3秒,再呼气放松3秒。每次进行肛门紧缩和放松各30下,早晚各一次,排队、做家务或开会的时候都可以做一做。 但是如果出现肛门局部感染、痔疮急性发炎或肛周脓肿,就不适合做提肛运动了。 最后送大家一个防痔疮口诀~ 防痔疮口诀 得了痔疮排便难 饮食调理很关键 防治便秘尤重要 多吃粗粮可通便 蔬菜富含纤维素 韭菠芹丝和藕莲 新鲜水果吃香蕉 山楂火龙梨核咽 晨起一杯温开水 然后定时解大便 入厕精神要集中 不看手机不吸烟 不宜久蹲要速度 三到五分钟时间 适当运动体质练 慢跑散打太极拳 顺时按摩下腹部 促进肠蠕可通便 提肛运动可常做 改善肛周血循环 百会孔最长强穴 承山二白可常刮

2019年11月08日 0条评论 30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每日一穴之强心之穴

中医认为,人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五脏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五脏坚固为长寿之根,而五脏皆虚是衰老的原因。穴位按摩简单易行、无副作用,长期坚持可以增强五脏功能。 增强心脏功能——膻中穴 心主血脉,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心脏虚衰,气亏血少,则早衰减寿。膻中穴为气会,又称上气海.善治气滞心胸诸症,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用掌根轻轻揉动该穴,每次按揉 50~100下,每天1次。经常按摩可以增强心脏功能

2019年11月08日 0条评论 26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何为 精气神

常常听说"精气神",听起来,是懂非懂;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感觉解释的不错,转来这里与大家分享: 在中医学中,精、气、神被称为人身“三宝”。 精为形体之本,生命之原; 气为生命活动之推动力和调控力; 神为生命的主宰及总体现。精、气、神三者,都是关于人体生命之本原及发展变化的认识, 反映了中医学的生命是物质的,生命过程是物质的运动的生命观。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如《类证沦裁》说:“一身所宝,惟精、气、神。神生于气, 气生于精, 精化气, 气化神。故精者气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因形以精化生,故精气神原称“形气神”。 精化生形体、生命和精神,而气为生命之动力,神为生命之控制。三者协调统一,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进程。如《淮南子.原道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精为形体生成之本,生命化生之原,故说精生形,“夫精者,身之本也”。形为精之舍, 气之寓, 神之宅。精足气充则形全,形全则神明。 精能化气,精为气之源。气能生精,气的运行不息激发精的生成。精足则气充,气畅则精盈。 (恍然大悟,很多MTC迷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精为阳之道理) 精华物质代谢为能量的过程,即是精化为气的过程;能量的消耗导致精华物质的化生,则是气生精的过程。精与气互化,实际上是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的代谢过程

2019年11月06日 0条评论 303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不可忽略的中风前兆

今天在检查几位病患的时候,发现其中几位有中风前兆,为方便大家了解,以便更好的预防,特选剪辑以下文章: 明代杨继洲著的《针灸大成•治症总要》讲到:“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痠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侯也。”“足胫”就是胫骨,人们称作“迎面骨”,肝经在此经过,胫骨部位酸、重、麻等感觉预示着体内有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的情况,此时如果调理肝经就有可能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金针王乐亭》记述了北京已故著名针灸大师王乐亭关于中风前兆的经验:“如觉手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我们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话就来自于此。 现在我们做个试验,看看心经的经脉是否畅通,请读者朋友左手呈敬礼状,在左上臂下方如果有松弛的肌肉,而且捏之有絮状的感觉、疼痛难当,即使还没有心慌气短、胸闷憋痛症状,但你的心脏已经开始供血不足了。这块悬垂肌肉是因为气血不足,代谢产物长期堆积在此,而产生垃圾脂肪同时又进一步影响心经气血的运行。(图为心经易堵塞穴位) 因此,小菜中医养生馆奉劝大家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多多爱惜自己的身体,没有身体,一切都是空的! 祝安康!

2019年11月05日 0条评论 26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3940414243…58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