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跟着小菜学中医
养生速递

大寒养生

大寒时节,一定做好御寒措施:防鼻寒,晨起用冷水搓鼻;防颈寒,戴围巾穿高领装;防肺寒,喝热粥、品热茶散寒;防腰寒,双手搓腰护肾阳;防足寒,热水泡脚助好眠。 作为24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也是冬春节气交替的转折点,我们该如何顺应天时来养生? 补肾,重在滋养肾精 大寒养生,讲究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建议冬季的保健方案以调理脾肾、滋阴潜阳、益气固本为主。 《素问·六节藏象论》曾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由于精与肾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故而通常所说的补肾,可以理解为是滋养肾之精气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曾提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意味着,我们要抓住「冬藏」的最后时机,做好以下「大寒养生三法」: 一防心塞 老人们常说「大寒,大寒,抱成一团」,足见大寒的冷。这时期,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将提升,特别是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血管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容易出现心悸、头晕、手脚麻木的情况。 寒冷的天气易伤阳气,此时不妨来一杯姜枣茶,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补血正气。材料只需要红枣3粒、生姜2片和红糖一小勺,用300毫升热水冲泡后,温热饮用。饮后能促使血管扩张,暖身驱寒,全身有温热感。糖尿病患者,可不加红糖。 二防风寒 衣着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在出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添加外套,并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等。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较大,诱发相关疾病。 出门回来之后,或是睡醒后,建议用「双手搓腰法」来温煦肾阳。步骤是:先将双手搓热,然后放在腰间,先上下,后左右搓揉,时长不限,以自己舒服为宜。 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常按摩能温肾潜阳、畅达气血。 三防脚寒 俗话说「寒从脚起」,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以热水泡泡脚,能让身体暖和起来,还能改善睡眠质量。足浴时要注意以下3点: 1 水温最好40℃左右,水量需淹没踝关节,但不宜超过小腿肚; 2 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微微发红为宜; 3 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4 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内进行。 另外,糖尿病病人和高血压病人不建议足浴,或缩短足浴时间、适当降低足浴温度。 吃好三物 1. 红枣 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对于因血虚所导致的面黄肌瘦、头晕眼花,或是因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导致的身体疲劳及倦怠皆有帮助。 但红枣食用不可过量,否则会有损消化功能。 2. 山药 山药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李慧大夫认为,冬季调补脾胃还能有助于固本培元,大寒多吃山药,可益志安神,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3. 红薯 红薯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天冷时,喝一碗红薯粥或吃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都有助于抵抗寒冷。 养护三穴(艾灸最好的时节) 中医强调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大寒处于四九节气,严冬时节,我们可以通过艾灸涌泉、太溪和关元穴这3个穴位,来益肾精、补肾阳。 1. 涌泉穴 涌泉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经常搓揉涌泉,能温补肾经,益精填髓。 2.太溪穴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能滋阴补肾、通调三焦,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补穴」,凡是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性功能衰退等,都可通过刺激这个穴位收到明显的效果。 3.关元穴 关元,是元气的储藏之地,轻轻唤醒关元,让人体的元气准备启动。关元穴属任脉,又被称为「先天之气海」,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元气的作用。

2020年01月20日 0条评论 27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今日又学一穴之

膏肓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呢?大家都听过,可能都没用过!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药王孙思邈的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会好 “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膏肓这个穴位比较隐蔽,针不方便扎进去,手也难以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 取穴方法: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在后背肩胛骨旁。取穴时,病人坐位,双手交叉紧抱双肩,肘关节贴近胸前,将肩胛骨打开,从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开三寸处。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深层的风寒湿毒瘀血灸出来。 艾灸膏肓穴的疗效很明显,也会让人很愿意去做:艾灸三两天肚子会咕咕响,气很足; 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 如果灸一个星期,一点动静都没用,说明身体很干净。 艾灸方法:最佳方法当然是直接灸或者隔姜灸;如果艾友们自己艾灸不方便,那么可以在这里扣上艾灸盒,或者竹制艾灸盒,左右各艾灸30分钟,一周3次,做做保健灸。

2020年01月19日 0条评论 28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跟着小菜学一穴

支正穴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统的正,这个五脏当中谁为正?都把心脏作为君主之官,它作为正。 支正主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 另外一方面,心脏和小肠是相表里的,(它俩是可以相互通的),所以这个小肠经与心脏之间的一个络穴。络穴是联络的意思。 功效 顾名思义,它就像是房子的顶梁柱,是可以支起整个身体,使其归正位。 支正穴还有一个特殊的功效 它可以治疗人体的赘生物。长了一个瘊子,有了扁平疣,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赘生物? 这些赘生物在中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 另外一方面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这些赘生物。还有脂肪瘤也是这些东西,都是人体的痰结。 通过按摩支正穴,可以化解这些赘生物。 为什么会有这个效果呢?因为支正穴呢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所以按摩支正穴它就可以化解体内痰湿的赘生物。

2020年01月17日 0条评论 29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百搭中药之甘草

甘草 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等功效。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2020年01月17日 0条评论 28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面色萎黄、疲劳倦怠?

面色萎黄、疲劳倦怠? 小菜支招: 喝核桃山药猪蹄筋汤! 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冬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道能填精滋阴的养生汤一一核桃山药猪蹄筋汤 材料 干猪蹄筋50~100克,瘦肉300克,核桃肉50克,鲜山药100克,陈皮1,食盐适量 做法 (1)把干猪蹄筋用冷水浸泡2小时,之后煮至水沸(可适当加入几片姜片同煮去骚味;若选用新鲜的猪蹄筋,直接用热水焯水即可),关火,自然冷却,使猪蹄筋发透变软,再清洗切块。 (2)在另一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加入核桃、山药、猪蹄筋、瘦肉、陈皮,用武火烧沸后,改文火再煮 2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整个汤膳寓有填精滋阴之功效,香浓而好吸收,乃冬令进补助藏之佳选。尤其适用于久病精血亏虚,面色萎黄,疲劳倦怠、腰膝乏力者。 小贴士:此汤滋补,近期感冒者、痰湿体质者不宜饮用。 这个冬天,趁法国猪肉没涨,让我们猪蹄汤走起!

2020年01月15日 3条评论 47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今日学一穴之长强穴

长强,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别名气之阴郄、橛骨、气郄、为之、骨骶。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布有尾骨神经后支,肛门神经,肛门动、静脉分支。主治痔疮,脱肛,便血,便秘,遗精,遗尿,腹泻,痢疾,腰背强痛,癫痫,及精神分裂症,前列腺炎等。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长强穴主治 痔疮,脱肛,便血,便秘等 名称释义 循环无端为长,强有健运不息之意。穴在脊柱骨的尾端,是督阳初始之处。考人体脊柱从颈到尾能自由转动弯曲,为荷重的主力,其气健运不息,循环无端,加之督脉阳气盛而强,故将督脉初始之处,名为长强。 功能作用 解痉止痛,调畅通淋。 定位 在尾骨尖端下方的凹陷中。 解剖 长强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肛尾韧带。浅层主要布有尾神经的后支。深层有阴部神经的分支,肛神经,阴部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肛动、静脉。 主治 痔疾,便血,洞泻,大小便难,阴部湿痒,尾骶骨疼痛 ,癫痫,癔病,腰神经痛。 操作 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痔疮、癫痫、癔病等。 配伍 配承山,可清热通便、活血化瘀,主治痔疾、便结;配小肠俞,可分清泌浊、行气通腑,主治大小便难;配身柱,可行气通督、通经止痛,主治脊背疼痛;配百会,可升阳举陷,主治脱肛。 功效 长强位于尾骶 部,临近大肠,故可调理大肠气机,治疗泄泻、便秘、便血。其穴居肛门局部,故又可治疗痔疮、脱肛。督脉行于脊中,为阳脉之海,本穴位于督脉之端,通于任脉,可调和阴阳,故本穴又可调任督之气,治疗癫癎。 督脉之络穴。 长强,至阳,至阴之穴可以在命垂一旦之间化危难为宜,可谓起死回生,救人于生死关口之大穴,比如,溺水后用多种拯救方案之后依然不醒,针刺此穴可回阳,因此,若非必要,不用此穴!

2020年01月14日 0条评论 24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木薯

木薯是一种含高淀粉量的食物。 木薯的营养价值 木薯是低糖高淀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块根中维生素C、钙、铁含量高,适合开发成各类功能食品。曾有食用木薯开发团队开发的一个木薯品种块根中的钙含量高达1320毫克/千克,是水稻的十几倍。木薯味道软糯,口感非常的瓷实,好吃。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主要有两种:苦木薯(专门用作生产木薯粉)和甜木薯(食用方法类似马铃薯),加工后可食用。 木薯的功效与作用 1、消肿解毒。用于痈疽疮疡,瘀肿疼痛,跌打损伤、外伤肿痛、疥疮、顽癣等症。 2、木薯淀粉可制酒精、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味精、啤酒、面包、饼干、虾片、粉丝、酱料以及塑料纤维塑料薄膜、树脂、涂料、胶粘剂等化工产品。 3、利用木薯块根和叶子作食物和饲料时,应注意去毒,即浸水、切片干燥、剥皮蒸煮、研磨制淀粉等。切片干燥一般可除去75%的氢氰酸,加工制淀粉后含量甚微。甜品种类型剥皮蒸煮或切片干燥后均可安全使用,苦品种类型去毒处理后,也可食用和饲用,但主要用于加工淀粉。 木薯的药用价值 1、木薯有很好的消肿解毒的作用的,同时吃木薯也有治疗痈疽疮疡的作用。 2、木薯也可以瘀肿疼痛,对于跌打损伤有好处,对于一些外伤肿痛、疥疮、顽癣等症状都是有好处的。 3、木薯还有亮发的作用,同时木薯还有健脑的功效,也可以明目。 4、木薯也是不错的温肺食物,对于心血管,益肝有好处,同时木薯也有很好的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很好的润肠作用。 5、木薯还有养颜护肤的作用,有抑癌抗瘤,养阴补虚,抗衰抗辐射的作用。 禁忌: 木薯忌与柿子同吃,同时食用可使肠胃出血或造成胃溃疡。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氰苷溶解。一般泡6天左右就可去除70%的氰苷,再加热煮熟,即可食用。

2020年01月14日 0条评论 39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今日学一穴之丝竹空

中文名 丝竹空穴 外名 巨窌穴,目窌穴 位置 眉梢凹陷处 穴义 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 名解 1)丝竹空。丝竹,古指管、弦乐器,此指气血的运行有如声音飘然而至。空,空虚也。丝竹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本穴为三焦经终点之穴,由于禾髎穴传至本穴的气血极为虚少,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外的寒水水气如同天空中的声音飘然而至,故名。 丝竹空穴 2)巨窌穴。巨,巨大也。窌,地窖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地部水液。巨窌名意指本穴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皆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穴外天部层次中的寒湿水气汇合而成,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覆盖的范围巨大,故名巨窌。目窌名意与巨窌同,目指本穴位于目旁。 主治 1、目赤肿痛、眼睑闰动。 2、头痛、齿痛。 3、癫狂痫。 丝竹空穴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结膜炎等。配瞳子髎、攒竹主治目赤肿痛;配太阳、外关主治偏头痛;配足通谷、太冲主治癫痫。另治眼病。

2020年01月13日 0条评论 26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奇穴治感冒

天气忽寒忽热,很容易感冒如果出现感冒,刺激这个地方就5分钟OK,刺激这个地方,不仅对对普通的感冒有效,对流感也会有作用,男女老少感冒都管用。因此这个地方也被命名感冒穴~ 它位于第三手指和第四手指的交汇骨缝出。两手指最突出的骨头中间凹陷处。 刺激的方法可采用点掐按法,用指甲用力按下去,以感觉到酸痛为准。 感冒穴的口诀: 感冒穴指三四间,尺桡神经手背选。 男左女右来取穴,鼻.炎感冒上感先。 从古人总结口诀中,我们就知道,感冒穴不仅对感冒有用,对鼻子发炎也有效果。

2020年01月11日 0条评论 263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又学一药~青葙子

青葙子 【别名】:草决明、野鸡冠花子、狗尾巴子、牛尾巴花子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类 【性味】:苦,凉。 ①《药性论》:味苦,平,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③《品汇精要》:味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归肝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入药部分】: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 【产地和分布】:生于坡地、路边、平原较干燥的向阳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 青葙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捣汁灌鼻。 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 祛民热;清肝火;明目退翳。主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高血压病;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疮癣。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①《本经》:疗唇口青。 ②《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 ③《日华子本草》: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④《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露疮。 ⑤《本草原始》:除心经火邪。 ⑥《会约医镜》:去风热。 青葙子的附方 ①治风热泪眼:青葙子五钱,鸡肝炖服。(《泉州本草》) ②治夜盲,目翳:青葙子五钱,乌枣一两。开水冲炖,饭前服。(《闽东本草》) ③治鼻衄出血不止:青葙子汁灌鼻中。(《广利方》) ④治头风痛:青葙子五钱至一两。煎水服。(《福建中草药》) 青葙子的注意事项 《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分享中草药知识仅供了解学习之用,如需恭用敬请遵医嘱! 祝愿大家吉祥安康! 混元灵通! 福生无量天尊!

2020年01月09日 0条评论 33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3334353637…58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