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跟着小菜学中医
健康

正气与新冠状病毒

正气与新冠状病毒语音链接:邪不犯正一身正气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正义感,大家是不是立马想象这内家武者就是极具正气的人哦。其实,正气不仅是人格的体现,也是我们抵御疾病入侵的根本。传统中医认为,与疾病对抗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当外邪入侵我们的身体时,正气不足会导致机体功能失调,诱发疾病的产生。今天 咱就聊聊正气。正气 传统中医认为,正气代表元气抵御邪气的功能,元气越足,正气也会相应增强。对于想增强元气的朋友,小菜建议大家多多晒太阳 晒背部督脉 也就是阳脉 以此充阳 补足身体元气,抵御外邪。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正气包括了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我国传统养生经典《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很好理解:邪气之所以能侵犯人体,让人生病,根本原因在于与人体正气相比,邪气本身的侵犯能力已高过了现有正气的抵御能力。如今很多人因为饮食不节制、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等不良习惯,导致正气不足,才会让邪气趁虚而入。想要身体健康,重中之重就是培养正气,提高身体的防御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病后的自我修复能力。传统中医经典《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就是扶持正气,想要培养正气,重点就在于强健脾肾。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景岳全书》中说:“土气(脾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相对而言,传统中医更主张补脾胃。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为什么 那么咱么来细谈脾胃与五脏 脾胃不仅能养正气,更能影响五脏,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1心与脾胃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2 肝与脾胃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3 脾胃虚最先伤肺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4 脾虚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养脾胃?保养脾胃 脾主土,养脾可以多吃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湿。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脾虚的朋友可以坚持晨起喝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脾,并能升阳。除此之外可以常在生活中按三阴交。 中午11时:按揉三阴交健脾:每天中午11时,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等排出去。晚上5~7时:按揉三阴交补肾:每晚5~7时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肾脏。最后,咱们谈谈莲花清瘟胶囊这个话题:中成药。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组成。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特别注意是苔黄)等。药品贴士功能主治: 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收起主要功效: 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成分 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至黄褐色颗粒和粉末,气微香,味微苦。 主要功效 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适应病症 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大家切切注意,一定是舌苔黄,红!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4、运动员慎用。 15、打开防潮袋后,请注意防潮。

2020年03月29日 6条评论 71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防风与新冠状病毒

防风 语音链接: 大家知道吗?防风也是咱们这次对抗新冠状病毒中医家族之重要成员 因此,继昨晚咱们白术讲解之后,讲解一下 防风 别名:山芹菜、白毛草、回云、回草、白韭、白种、铜芸、百枝、百种、屏风 性味:味甘辛,性微温。 归经:归膀胱、肝、脾经。 适用体质:痰湿体质 咱这里要说的防风可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防大风的防风哦,它是一种比较有名的中药。在我国的主要产地并不多。它是一种药用性很强的药材,常被人们用在很多配方里面。但是在食用它的时候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哦! 防风在止血、治疗破伤风等方面的功效很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也非常受欢迎。但是气虚的人群是不宜食用它的,很多人喜欢买回家了自己做成药膳了吃。在这之前,最好是听从医生的建议之后再食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用法用量:5~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总功效 解热、镇静、止痛、止汗、通便、止血、通经、袪风解表、渗湿止泻。 疏风解表:据清代医学典籍《本草正义》记载,防风通治一切风邪,生发而能散,故治疗头晕眩、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痛。用于外感风寒、风寒温疟、头痛、咽喉肿痛、眼睛红肿;胃虚阴虚导致的盗汗、舌干口苦、小便不利、咳嗽气喘等症。 通经通络,止痉挛:用于四肢肿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关节肿痛等症。 止痛、止痒:治疗一身疼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用于脚气(中医指脚弱病,初先从脚起,后即胫肿,非现在所指之脚气)、手足痉挛、骨头酸痛、风疹瘙痒、腹泻腹痛等症。 除湿敛汗:防风气味倶轻,所以散风邪,治一身之痛,疗风眼,止眼流冷泪,风能胜湿,除全身湿疮。如果跟实表补气的药如人参、党参等配伍,可以敛汗,升举阳气。用于风湿痹痛、盗汗、自汗等。 六大中医疗效 1、防风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2、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乃手足太阳证,正当用防风。凡疮在胸膈以上,虽无手足太阳证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病人身体拘倦者风也,诸疮见此证,亦须用之。钱仲阳泻黄散中倍用防风者,乃于土中泻木也。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李杲) 3、防风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本经》 4、防风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5、防风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本草求原》 6、防风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日华子本草》 七大功效作用 1.发散风寒(风寒、风热表证) 用治风寒表证,如头痛、身痛等症,常配伍荆芥、羌活等同用,如荆防败毒散;亦可用治风热表证。因其发散功用温和,亦可用治肌表不固、汗出者,常配以黄芪、白术同用,如玉屏风散。其性微温,味辛、甘缓不峻不燥,故前人有“风药中之润剂”之说。 2.胜湿止痛(风湿痹痛) 用治风湿寒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等,常配伍羌活、姜黄等药同用,如蠲痹汤。本品善祛全身风寒湿邪,但作用却较为平和 3.止痒(皮肤瘙痒) 用治风邪闭郁肌表而致的皮肤瘙痒症,常与薄荷、蝉蜕等同用;若瘙痒属血虚风燥者,则常与当归、生地黄等养血润燥药同用。主要取其祛风之功用。 4.祛风止痉(破伤风) 用治破伤风及内风所致项背强急、口噤、手足痉挛、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等症,常配伍天南星、白附子同用,如玉真散。本品祛风功用颇佳。 此外,本品炒炭又能止泻,用治腹痛、泄泻等症,可配以陈皮、白芍等药,如痛泻要方。 5、增强免疫力 现代研究表明,防风具有明显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具有镇静、镇痛、解热和消炎等功效。 6、抗炎,抗过敏 现代研究表明,防风煎剂、浸剂有明显解热作用,并有抗炎及抗惊厥作用。还具有抗过敏的功效。 7、美容 防风能增强皮肤的免疫力,有美容的效果,因此也是美容产品和药物中的常用成分。 防风的吃法 1、羌活防风茶:平时防风也能用来泡茶喝,具体做法是把羌活五克、防风三克,苍术三克以及川芎和白芷各三克,最后再准备绿茶五克,提前把准备好的中药用清水煎制一下,煎好的药液再去冲泡绿茶,然后直接饮用即可,这种羌活防风茶对人灰的外感风寒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 2、防风祛湿粥:防风可以祛风除湿,也能治疗关节疼痛,平时大家可以把防风二十克和防已十五克,一起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取出药液,加入薏米五十克和粳米一百克,一起煮制成粥,然后每天食用,就能让人们的风湿疼痛很快减轻。 3、解毒防风汤:解毒防风汤对人体内的热毒有良好的清除功效,可以预防人类的多种上火症状,平时制作时可以取防风一钱,金银花五钱和甘草以及木通各一钱,把它们洗好以后加清水煎制,煎好后的药液代茶饮用即可 防风的禁忌 1、《本草经集注》: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2、《唐本草》:畏萆粟。 3、《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4、《得配本草》: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2020年03月28日 1条评论 422点热度 1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白术与新冠状病毒

白术 音频链接 白术与新冠状病毒 白术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甘、苦,温。入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益气安胎。 【功效特点】本品甘温补中,苦可燥湿,为健脾燥湿要药。盖脾为营卫生化之源,又主运化水湿,脾气得健,则水湿可利,肌表可固,所以又有利水止汗之功,故凡脾虚不运,或停痰停湿、发为泄泻或肿满之证,皆为主药。其治脘腹胀满及胎动不安之证,亦是取其健脾补气之功。 中医临床【功效作用】 1.补脾益气:①用于脾胃虚弱,症见消化不良,食少吐泻,体倦无力者,可与茯苓、党参配用,如四君子汤。 ②用于脾胃虚寒,可与干姜同用,如理中丸。 2.燥湿利水: ①用于脾不健运、水湿内停、痰饮水肿、脘腹胀满等证。治痰饮可与茯苓、桂枝配用,如苓桂术甘汤;治水肿可与茯苓、猪苓、泽泻、桂枝同用,如五苓散。②用于脾肾虚寒较重,水湿不运者,可与附子、干姜配用,如真武汤、实脾饮。 3.固表止汗:用于脾肺虚弱,表虚自汗,可与黄芪同用,如玉屏风散。 4.益气安胎:用于气虚胎动不安,或气虚不固形成习惯性流产,可与黄芪、力参、黄芩等同用。 【鉴别应用】 1.白术生用取其健脾而不燥,炒用则燥湿力量增加,炒焦 则用于脾湿有寒,土炒则补脾止泻,米泔水制者,可以完全消火燥气,适用于脾虚肝旺之体。 2.白术有苍白二种,古时曾通用不分,但因性效有殊,分别应用亦已甚久。 苍术苦温辛烈,燥散之性有余,而补养之力不足;白术微辛,苦而不烈,燥散之性不足,而补养之力有余,故一般脾虚气弱用白术,脾为湿困用苍术,止汗安胎用白术,发汗散邪用苍术。 【配伍应用】 1.配人参:白术健脾阳,人参保脾阴,二药配伍,使脾气健旺,运化复常,资生气血,则诸证自除。 2.配麻黄:白术既可健脾祛湿,又可以实肌表,使“微似汗”则风寒湿邪俱去;麻黄发汗解表,散寒祛湿而解除身体烦疼。二药合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湿家身烦疼。 3.配桂枝:白术健脾气而运化水湿,桂枝解太阳之表,助膀胱气化。二药合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4.配黄芩:白术健脾除湿,黄芩坚阴清热,一苦温,一苦寒,二药合用,清热燥湿,健脾安胎。 5.配枳实:白术健脾祛湿,助脾运化,枳实下气化滞,消痞除满。二者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正合“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之理,清升浊降,脾健积消,确有补不恋邪、消不伤正之妙用。 6.配鸡内金:白术健补脾胃,鸡内金善消瘀积,二药相伍,补益与宣通并用,俾中焦气化,精微四布,清升浊降,痰之根柢可以蠲除。 7.配甘草:脾司运化,喜燥而恶湿,得阳始运,气升则健。白术苦温燥湿,能补脾阳,健运脾气;甘草甘缓性平,益气补虚,调中和胃。二药合用,健脾和中,调补后天之本。 8.配薏苡仁:白术偏于燥湿健脾,薏苡仁偏于渗湿健脾。二药合用,燥渗相兼,则湿去脾健。 9.配茯苓:白术健脾助运,茯苓利水从小便而去,相须为用,相得益彰,常用于治疗脾虚停湿夹饮、痞满不食、头晕目眩、小便不利、水肿诸证。 10.配山药 白术土炒能补脾胃而止泻,山药土炒能补脾胃而益肺气,二药合用,加强健脾益肺之力。 11.配附子:白术健脾燥湿,附子温运真阳,术附同用,有温阳除湿作用,用治寒湿相搏、身体疼痛、腰重痛且冷,小便不利。 【应用注意事项】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6~15克,入煎剂,或熬膏,或入丸散。 白术是什么 一些中药处方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有白术,或者是炒白术,究竟白术是什么?它是怎样的一味药材呢? 白术属于多年生草本之物,其根茎可入药,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具有健脾利水、安胎的功效,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白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味可治疗便秘、体虚多汗等病症,搭配其他药材还可治疗中风、产后风寒等,其药用功效不可小觑。 但是,白术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吃的呢!要知道白术是药,虽然是中药,性质比较温和,但要知道是药三分毒,切不可胡乱用药,食用白术最好是在医生的叮嘱下定时定量服用。白术也有它的禁忌,像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不宜服用,因此,大家对白术不可盲目用药。 白术是一种中药,它主要是以根茎入药,具有多种的药用功能。如果从化学成分来讲,白术含挥发油,也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那从化学角度来讲,白术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抗氧化、延缓衰老:白术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可对抗小鼠及人红细胞自氧化溶血。 2、抑制子宫收缩:白术安胎的功效与其抑制子宫收缩作用有关。白术的醇提取物与石油醚提取物对未孕小鼠离体子宫的自发性收缩,以及对催产素、益母草引起的子宫兴奋性收缩均呈现显著抑制作用,并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存在量效关系。 3、利尿:大鼠、家兔、大灌胃或静脉注射白术水煎液或流浸膏,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出。 4、增强造血功能:白术有促进小鼠红细胞造血作用。小鼠皮下注射白术水煎液3日,有显著促进红系造血祖细胞生成作用。 5、抗应激:白术具有抗疲劳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6、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7、保肝:小鼠灌胃白术水煎液可防治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减轻肝糖原减少以及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增长,使升高的ALT下降。 8、抗溃疡:白术的丙酮提取物灌胃给药,对盐酸-乙醇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十二指肠给药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液分泌量有抑制作用,降低胃液酸度,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 9、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正是由于白术有着以上的功效与作用,因此对于脾虚或腹胀、自汗等人群服用。但是,对于白术的服用一定要遵医嘱。 白术的食用方法 白术是常用的中药材,它有着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以及止汗、安胎等功效,白术除与药物搭配外,还可与食物搭配而形成食疗法,以下是关于白术的食用方法的介绍: 1、白术鲫鱼粥 材料:白术、鲫鱼、粳米、汤 做法:鲫鱼洗净切片,白术洗净煎成汁去渣;然后将鲫鱼、粳米煮粥,最后加入药汁调匀,加糖调味即可。 功效:可用于安胎。 2、黄芪白术茶饮 材料:黄芪、白术、防风 做法:将以上三种材料全部放入锅中,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约20分钟即可。 功效:可补中益气,增加自身免疫功能,降低血糖,预防心肌梗塞等。 3、炒扁豆白术炖鸡脚:白术10克,猪瘦肉100克,炒扁豆25克,火腿肉20克,鸡脚4对,姜片、盐各适量。上述材料分别洗净,火腿肉、猪瘦肉切片。鸡脚去甲,切开,刀背敲裂,一起与姜片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六成满,加盖隔水炖2小时,再放入猪肉、火腿肉,汤汁缩干时加盐调味。 白术尤其是适合于脾胃虚弱或食欲不佳、消化功能低下,容易出虚汗的人群,可以帮助他们起到健脾胃,增进食欲等功效,但是像腹胀或胃胀、胸闷等人群不宜服用。 白术的食用方法 白术是常用的中药材,它有着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以及止汗、安胎等功效,白术除与药物搭配外,还可与食物搭配而形成食疗法,以下是关于白术的食用方法的介绍: 1、白术鲫鱼粥 材料:白术、鲫鱼、粳米、汤 做法:鲫鱼洗净切片,白术洗净煎成汁去渣;然后将鲫鱼、粳米煮粥,最后加入药汁调匀,加糖调味即可。 功效:可用于安胎。 2、黄芪白术茶饮 材料:黄芪、白术、防风 做法:将以上三种材料全部放入锅中,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约20分钟即可。 功效:可补中益气,增加自身免疫功能,降低血糖,预防心肌梗塞等。 3、炒扁豆白术炖鸡脚:白术10克,猪瘦肉100克,炒扁豆25克,火腿肉20克,鸡脚4对,姜片、盐各适量。上述材料分别洗净,火腿肉、猪瘦肉切片。鸡脚去甲,切开,刀背敲裂,一起与姜片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六成满,加盖隔水炖2小时,再放入猪肉、火腿肉,汤汁缩干时加盐调味。 白术尤其是适合于脾胃虚弱或食欲不佳、消化功能低下,容易出虚汗的人群,可以帮助他们起到健脾胃,增进食欲等功效,但是像腹胀或胃胀、胸闷等人群不宜服用。

2020年03月27日 0条评论 33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病疫期间,小菜医馆重要分享

最近,由于这次,世纪性病毒 Covid 19, 许多人会 慌乱无主,在一听说这次抗疫期间,中医发挥了非常好的疗效后,赶紧到处找名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先!急病乱投医,实在要不得!同志们,咱们讲究的是提高免疫力,中医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阴阳虚实之前,特别是没有任何症状之前,万万不可,抓一把,吃了先!非但不益,反而是害!因此 小菜中医养生馆,结束最近几年以来,编辑与发送每日一篇养生专辑;而集中所有精力,跟大家普及以及分享,最最基础的中医养生常识! 每日一发由音频与文字组合 第一部分音频 中医预防理念从日常生活着手: 法国中医助力抗疫访谈第一部分:食疗、草药、艾灸、八段锦 第二部分音频 细谈玉屏风散 第三部分 面对方子,入口需慎重 陈皮(上) 陈皮(下) 苹果播客音频链接分享 疫情期间,最佳食品-黄小米 白术与新冠状病毒 防风与新冠状病毒 正气与新冠状病毒正气与新冠状病毒 当下新冠状病毒席卷欧洲,欧洲各国纷纷进入封闭状态,各国医生护士们分秒必争地进行各种抢救和医治病患。 我们再一次进入没有硝烟的战争状态! 面对新冠状病毒疫情,从中国到意大利再到法国,每天看着疫情报道,大家都非常紧张。 很多媒体每天发布各种信息引导大众使用抗菌药和中药。这些信息,我们更是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服用药物来保命! 从中国抗疫的战果来看,我们知道中国救助病人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很多病患被治愈。如今多数省份已经出现零增长率!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重要的消息。 作为旅居法国的华人华侨,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又如何从中医的角度做好防御呢? 旅法中医师蔡景瑞女士,四代中医世家。蔡医生在法行医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仁心医者。针对这次中医防疫线上讲座,将根据音频内容为大家总结蔡医生的主要中医防疫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在防疫过程所涉及的重点,要点。 废话不多直击--干货模式 中医防治新冠肺炎或其他流行病时,强调的是扶正以驱邪,通过恢复人本身的免疫力,把病毒清出去。 它通常不直接针对病原微生物,而是通过‘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望、闻、问、切”四法,判断患者究竟是风寒、风热、湿热、虚症等证型,判断病邪位于人体哪个部位,侵犯人体的程度深不深,再通过表现的症状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等,来对症治疗,继而调和自身的正气以化解。 注重中西医合作的模式:尤其是在预防阶段提高自身免疫力方面,中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呢?大家都知道睡眠,饮食和运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蔡医生主要从情绪,睡眠,饮食和运动对我们旅法华人华侨做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保持心情愉悦!面对新冠状病毒疫情,每天感染及死亡人数的迅速增加,大家都非常担心害怕自己是下一个受害者。蔡医生采用中医的角度来分析:慌乱惊恐,而恐伤肾,肾气伤则阳气减,阳气减则免疫力降。为此,建议大家每天保持一份愉悦的心情! 第二,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增加免疫力之能源。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样可以保持愉悦的心情! 第三,注意饮食!很多人认为虫草当归红花草,鹿茸阿胶龟甲胶等是滋补身体的好东西,便将珍藏多年的长白山的人参拿出来吃,希望可以抵御病毒,病菌的侵入。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咱们常讲 “虚不受补,湿不受补”。其实,在我们身体虚弱的时候,或因脾有湿邪,服用滋补药不仅达不到补虚效果,反而出现腹胀便溏、嗳气呕吐,甚至湿蕴化火,出现口干、衄血、皮疹等副作用。所以在进补之前,最好先调理脾胃。滋补食品一定要慎重服用! 第四,锻炼身体!气功,是一项中国传统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身体活动和意识的调整为手段,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在这里,特别推荐八段锦。传统中医认为八段锦的锻炼方法以调和阴阳,通理三焦为主旨,动静结合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达到强身养身祛病的功效。 重点在这四个建议中,蔡医生着重强调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问题。从中医的角度,根据时节与身体的变化选择顺应的饮食搭配来预防疾病。蔡医生主要从食疗与中草药的慎用方面讲解,具体内容如下: 一.食疗蔡医生以五行养生理论为基础,根据当下的时节与新型冠状病毒所表现得症状,建议各位朋友在饮食方面从白色食物入手。肺属于金,在色为白,而白入肺。 蔡医生根据食材得特性,采取不同得食材搭配来达到日常养肺的功效,从而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她特别推荐以下六种白色食物: 1. 银耳(champignon blanc) 有"平民燕窝"之称性.性平,入肺、胃、肾经,补脾开胃,益气清肠,滋阴润肺。 2.莲子(les graines de lotus) 性微寒,入脾肾、心经,补虚益损 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3.薏仁米(les orges)有“五穀之王”“米中之神”之称。性微寒,入肺经、脾经、胃经。 利水渗湿、健脾胃、清肺热、止泄泻等作用。能够清热祛湿,促进新陈代谢,还有防癌的功效。 4.芡实(graines d'euryale séchées) 具有“水中人参”之称。性微温,入脾经、肝经、肾经,健脾养胃固肾养精。 5.茯苓(Pachyme desséché)性平入肺经、心经、脾经,四时神药,宁神利水渗湿、利尿,加强记忆力。 6.淮山(Discorea opposita) 性平,入胃经、肺经、脾经、肾经,健脾益胃、益肺止咳、固肾益精。 芡实 茯苓 薏仁以上六种搭配。莲子,薏仁是寒性的,为了不伤温阳,确保功效,可以适当加入红枣(每人两颗,切开)。 红枣 Jujube (datte rouge chinoise) 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有补气养血、美白祛斑、延缓衰老、健脾益胃,能够很好地提升人体免疫力。 二.中草药“是药三分毒”,蔡医生再次强调对于现在很多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中药材药方,大家一定要小心!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往往会事与愿违,反而增加患病的几率。在此,特别推荐一副古方,接近食疗的中草药方。玉屏风散 -最早出自元·朱丹溪的《丹溪心法》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 【名方出处】元代危亦林《世医效方》。-成分:“黄芪” racines d'astragale 补气“白术” racine d'atractyles 健脾“防风” radixsaposhinkoviae 抵挡风邪 【禁忌人群】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玉屏风散是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也有说本方出自朱丹溪的《丹溪心法》。 从古到今,玉屏风散可敛汗固表,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玉屏风散的取名非常贴切而形象,“玉”有珍贵而坚固的意思,“屏风”是指放于室内门前可挡风的家具。它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名字的意思是可以像一道抵御寒风的屏风一样保护人体,使风邪难以侵入,特别适合因气虚导致的频繁感冒、体虚盗汗等病。玉屏风散能够通过提升人体的“正气”来帮助抵御外邪,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而适合气虚属卫气不固者使用。现代研究也表明,玉屏风散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还有抑菌、抗病毒、抗变态反应、抗应激等作用,可双向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草药使用方法:药煮方法配比:黄芪40g + 白术40g + 防风20g + 甘草(两片)汤饮方法: 泡在暖瓶当水喝煮饭方法小米用冷水清洗后倒入锅中,并加入适量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20分钟。煮的时候注意不要溢出或烧焦,中间可打开盖子稍微搅拌一下。 再用大火煮3分钟,关火。炖成汤,比如鸡汤: 艾灸 蔡医生推荐艾灸 ,艾草有辟邪功效,最好使用质量好的艾灸。艾灸建议以下几个穴位大椎穴、列缺穴、足三里、肺腧穴、中脘穴(如果有种呕吐的感觉)。定喘穴(若呼吸困难) 如何分辨好坏艾灸,艾灸穴位具体位置详情请见分享文章。按揉脚步 脚大拇指之穴位(反射区)点按也很容易。 泡脚 泡脚 泡脚就是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同时,在水中加点中药,还可以起到其他作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用合适的中药泡脚对脚气也有一定的作用。泡脚当前病疫预防 建议用 艾叶+红花 不是藏红花哦,千万不要放藏红花,太奢侈了 每日锻炼之八段锦 视频链接https://m.youtube.com/watch?feature=youtu.be&v=6CYUx2JQBrw&from=groupmessage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堵塞,就容易引发痛,打通经络后能够祛风、寒、湿、痰、淤等各种邪气,使血气与各种营养物质在经络内正常运行而送达到人体的五脏六腑。八段锦的各节动作综合起来,才能调理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腰肾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坚持锻炼才能起到全面健身祛病的作用。 有关八段锦的信息,请参照分享文章。最后,蔡医生建议大家在面对不确定或者不知道其药效的中草药方中的每样草药,至少要先上网查寻“百度”其功效与副作用。因,对于使用中草药时,要先看这些药材或者药方的副作用来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服用中药时请避免刺激油腻寒凉辛辣之物。小编也希望大家面对疫情时可以理性对待,谨慎用药!♥关于姜茶(从3月20日至8月25鈤,每日早上,阴虚火旺者忌) 发一段,小菜姜茶制法 (主治风寒感冒)生姜剁碎(带皮),入红糖(补血)(亦可以韩国那种砂糖,气血两补),入热开水,趁热,空腹,连渣一起喝掉,   可以春日一直喝到夏末 对,虚胖,胃脾两虚者,有完美的疗效!附 期间所有的上火都是假象,坚持下来就不再会有虚火现象了,最主要,可以减肥,养颜!**具体内容请听音频介绍!感谢您的支持 ! **再次感谢我们的特邀中医师蔡景瑞女士为大家做线上讲座!-- end --中医讲师介绍: 蔡景瑞女士,持世界针灸师文凭。蔡氏第四代中医传人,其曾祖父为蒋介石的军医。她从小生长在中草药间,在祖父祖母父母的熏陶下,继承家族传统成为一名传统中医。蔡医生熟知传统针灸,蔡氏针灸法、董氏针灸法、白氏针灸法、寿氏脉诊、中草药、拔罐、艾灸、等等。 2018年,蔡医生参与举办在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针灸日。她曾在世界妇女人权组织举行社会公益医疗活动,举办过个人中医展览、中医演讲和中医论坛。 蔡医生专研于饮食养生,食疗自愈法,法语版本的 《五季养生》一书即将问世。她深信,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之几千年的智慧,是可以战胜这场病疫的!加油,感谢所有人!关于小米粥 关于艾灸 在其他网站的链接 http://www.ondesdechine.fr/Ondes_de_Chine_emissions.htm?fbclid=IwAR3gdFK5aiG3-YIskMvfVRqrigMEbnmjLuxdej8ubfXY2hj8eyEOViAVmck 法语中文讲座链接法文 中文

2020年03月26日 0条评论 110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疫病期间最佳食品

黄小米 语音途径: 大家晚上好 很多朋友一看到网络文章 什么蒜姜葱 ,一听立马煮了喝了 各位 我再次声明 葱 蒜 性热 脾胃虚弱者不宜 伤胃阳 姜 性温 适合春日至夏末早上空腹带皮带渣 脾胃虚弱者饮用 阴虚火旺者不宜 发现咱们大多数人非但缺乏中医基础原理常识,最重要的是,不入脑 为全民安康,我真心希望 政府考虑 把中医基本常识列入小学课程 关于饮食 咱们曾经谈过 虚不受补 那么虚的时候怎么办? 如何选择 何种食物合适? 中医认为,根据季节对应人体的关系,春季补身应“以肝为本,兼补五脏”。在日常饮食方面,应当多吃一些润燥滋阴、清肝润肺的食品调理身体。选择补品也要以温和调理为主,以避免“虚不受补”。 小米:健脾胃养心脏 《本草纲目》中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指的就是小米最主要的功效——补脾胃;喝小米粥“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效”,所以小米粥也是镇静安眠的好食物。尤其是小米粥中的米油,滋补力相当于人参、熟地等名贵的药材滋补功效 小米具备养护内脏,调理气血的作用,适合中老年人、呼吸道疾病患者,绝对是这个病疫阶段最好的食疗保护神。 黄米 小米味甘、咸、性平 或微凉;入肾、脾、胃经; 别名:黍、糜子、夏小米 禁忌人群:燥热者忌食。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于体弱多病,面生疔疮者食用;适宜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者食用。(体弱多病、面生疔疮者,每餐以50克为宜,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黄米的营养价值 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 为什么小米粥能够养胃? 答:喝小米粥有养胃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的记载。 对于气虚 虚弱者来说,小米粥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尤其是小米熬粥时上面浮的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为“米油”,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 产妇吃小米粥的好处 我们常说产妇吃小米粥很有好处,那产妇吃小米粥究竟是好在哪里呢?其实小米粥更多时候是用于于产妇乳少、产后虚损而引起的乏力倦怠、饮食不香等方面,也可作早餐食用,因为口味佳且清淡,小米粥算是是一款不错的产后美食。冬春季小米粥更适于产妇。 另外,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还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 因此,对于老弱病人和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而中医亦讲小米“和胃温中”,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后能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而且我国北方的很多妇女有在产后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 黄米的基本介绍 黄米又称黍、糜子、夏小米,有糯质和非糯质之别,糯质黍多作以醇酒,非糯质黍,称为穄,以食用为主。原产中国北方,是古代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黄米可用于煮粥、做糕、做米饭和酿酒。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人们拿它当江米使,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 糜、黍在植株形态上区别较小,由糜子加工成的米没有糯性,陕北老百姓称其为“黄米”或“糜米”,由黍子加工成的米有糯性,陕北老百姓称其为“软米”。蒙古族喜欢食用的“炒米”由糜米制作而成,东北人喜欢吃的“年糕”是由软米制作而成。 黄米的功效与作用 黄小米其实就是我们平时食用的小米,这种食材在生活中十分常见,黄小米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人们煮粥的重要材料。适当的吃黄小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然而有很多人对黄小米的相关知识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在问起黄小米的功效与作用时能说上来的还真不多,那么黄小米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调节人体酸碱性平衡 小米粥属于碱性粥品,它进入身体之后,能够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从而维持体内的酸碱性平衡。此外,小米粥还能清除口臭,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并且能够增强免疫力。 2、调理脾胃 小米性质温和,易于消化,人们平时食用以后能调理脾胃,也能缓解呕吐和反胃以及恶心等不良症状,对人类的脾胃虚弱和消化功能差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缓解紧张焦虑 小米粥属于宁心安神的粥品,能够缓解神经紧张和焦虑,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因为它含有色氨酸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神经系统,对人类的心烦与失眠症状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 滋阴养血,护肤美容:黄小米还是一种天然的美容佳品,它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可以减少人类皱纹的出现,还也可以淡化人类皮肤上的色斑起到不错的美容效果 小米粥具有很好的滋阴养血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产后恢复的女性,能够有效地缓解产妇的身体虚寒的状况 5.养阴补虚 黄米补虚损,益精气,润肺补肾,用于肺肾阴虚。适宜与久病体虚或是虚劳的补益。 6.润肺 黄米滋阴润肺,去除肺燥肺热。使人呼吸畅通舒适。 7.通便 黄米可以润滑肠道,刺激排便。 8.安神 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 米粥煮成粥油 红豆汤 小米红豆粥 先把红豆泡水 大约2小时以上,然后

2020年03月26日 0条评论 29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陈皮二

广陈皮的药性 语音   “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这是金代李东垣《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中的“六陈歌”。说的是药中六陈之狼毒、枳实、枯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欲得陈久者良,不得用清新也。   “百年陈皮胜黄金”,1929年产的“首届新会陈皮皇”在2015年曾经拍出55万元一斤,比黄金贵重许多。   为何陈皮以“陈”为贵呢?   “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是广陈皮的药效优势,而广陈皮只能通过“陈化”才能实现此药效,越“陈”越显效。其原理明代的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有明确记载:“……去白者兼能除寒发表,留白者兼能补胃和中。微炒用。产广中,陈久者良。按:陈皮辛苦之性,能泄肺部金,金能制水,故入肝家,土不受侮,故入脾胃。采时性已极热,如人至老成,则酷性渐减。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中州之胜剂也。乃《大全》以为多用,独用有损脾胃,师心之过耳……。”   陈化 3~8年的陈皮,带刺鼻的香气;9~20年的,清香扑鼻,醒神怡人;20~40年的则是纯香味,甘香醇厚;50年以上的,弥足珍贵,陈化脱囊,超凡脱俗。   陈皮——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养生保健药 1、祛痰湿 陈皮祛痰湿,姜汁有辛散的作用,它们都是除湿气的“小能手”!    2、防晕车   乘车(船、飞机)前1小时,每隔20分钟放1片进口腔,崩解后吞下;车(船、飞机)开动后每隔10分钟放1片进口腔,崩解后吞下,吃几次即可起作用。    3、清肠 取番泻叶5~10g,陈皮6g,开水1000ml冲泡,密盖20分钟,分2~3次饮服。番泻叶具有泻下的作用,可以行气通便,加上陈皮可清洁肠道。    4、治咳嗽   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汤后,放少量姜末、红糖趁热服用。也可取鲜橘皮适量,切碎后用开水冲泡,加入白糖代茶饮,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5、除腻消食   推荐山楂陈皮粥。山楂和陈皮都是消食利器,而大米粥又比较温和,同煮熬制食用,可以消除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制作时水添多一些,此粥熬煮时间较长,一方面使米软烂易消化,另一方面更好地发挥山楂和陈皮的作用。    6、抑菌   陈皮对浅部真菌有抑制作用。用陈皮可以治皮肤癣菌病。将干燥陈皮粉碎浸泡于95%乙醇后提取,分别制成25%陈皮酊和25%陈皮软膏,涂抹于患处即可。   广陈皮的食性   “陈皮”是知名中药材,也是保健、食疗的天然佳品,以及饮膳调味品。元代,在我国乃至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疗专著《饮膳正要》中,就有记载使用陈皮的河羹、鸡头粉馄饨、盏蒸、鼓儿签子、鱼弹儿、猪头姜豉、仓馒头、鹿奶肪馒头、茄子馒头、剪花馒头、酥皮奄子、莳萝角儿、天花包子、茴香汤、羊藏羹、羊骨粥、猪肾粥、羊肉羹、鹿蹄汤、狐肉汤、乌鸡汤、牛肉脯、鲫鱼羹、鲤鱼汤等20多条方,可见陈皮在当时普遍使用,不只在南方,而且在北方也很受欢迎,连宫廷也少不了。 ▲陈皮鸭   广东人对于陈皮的使用更是到家,煲汤、炒菜、焖炖、甜品样样精通,让人看后垂涎欲滴。近几年形成的陈皮宴也成为新会陈皮独特的陈皮食用文化,陈皮鸭、陈皮骨、陈皮豉汁风味鱼、陈皮鸡、陈皮饼、陈皮瑶柱粥等都是丽宫陈皮宴的重头戏。这不仅仅是味觉享受,更是视觉上的盛宴,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第六集《五味的调和》中隆重介绍了新会陈皮以及陈皮鸭等菜式。陈皮食用文化已经逐渐由新会、珠三角等地传至港、澳及东南亚等海外地区。   广陈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应用于1000多种中成药配方中,又是家喻户晓的药食同源佳品,向来享有盛誉,堪称“岭南一药”。 二、陈皮的禁忌人群及禁忌情况 在中庸文化下影响极深的传统医学上,医家们多认为药物的施用要对症,要注意用药的恰到好处,否则会产生过犹不及的结果。上至名贵的人参灵芝,下到廉价的道旁草本,都有着其适宜的对症与不适的情况。陈皮有其特殊的功能成分,有助于一些患者的康复,自然也对另一些人群有着负面作用。 1、陈皮的禁忌人群:陈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副作用的,相反,它是较为温和的一种受众较广的保健性药品,更偏向食用性而不是药性,但是,即便如此,依旧有一部分人并不适宜服用陈皮:肾阴虚患者。肾阴虚是中医里对于肾脏阴水运化能力不强的定义,通常是由于机体过于温燥导致的肾脏阴气不足,倘若此时再服用性味辛温的陈皮,则有助长热气火性的不利后果,故而肾阴虚患者并不适宜陈皮;孕妇及经期女性。 不少孕妇在怀孕期间会出现孕吐反应,导致食欲下降,甚至无法进食,便试图通过服用生津开胃的酸甜陈皮来缓解这种不适,但并不是所有的孕妇都适宜这种方法,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关乎着母亲和孩子共同的情况,如果孕妇的体质是属于气虚体燥或者是阴虚燥咳,并在孕育期间有明显的体温升高、情绪波动大等问题,就不要再服用陈皮了,陈皮对其病症并无积极的改善效果,还可能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陈皮味酸,在中医范畴中有“酸主收敛”的五味原则,而在经期的女性,血气若不通则会痛,此时倘若服用了陈皮,会有瘀滞气血的后果,继而可能引发痛经等症状;有胃病的人也不可随意食用陈皮,陈皮会导致胃酸的大量分泌,刺激胃部的消化机制,而胃部有顽疾的人在正常情况下突然增加胃酸含量,势必会引起疼痛。 2、陈皮的禁忌情况:空腹情况下尽量不要通过食用陈皮果腹,这个原因依旧是陈皮的酸性会增加胃酸的分泌,导致越吃越饿,还会引起肠胃剧烈蠕动,造成腹鸣、腹痛的情况;另外陈皮在药膳中也不宜加入过多,它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比较明显,在烧鹅或是炖鸽子时很容易把营养蛋白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融入汤中,稀释营养素。 陈皮虽好 但主下气,长期使用会影响元气,在适当时期适当取用 祝大家安康

2020年03月25日 2条评论 533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陈皮(上)

陈皮 语音版本: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人丸、散。 忌:气虚证、阴虚燥咳、吐血证及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相关成药:蛇胆陈皮片、二陈丸、健儿清解液、小儿消食片、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小儿止泻安冲剂等1000多种中成药。 产于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宜相关配伍 1、与苍术、厚朴等同用,用于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者,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 2、与山楂、神曲等同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者。 3、与枳实、生姜等同用,用于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者。 陈皮具有养胃散寒、理气健脾的功效,有助于促进消化,也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等症状。陈皮药材又有“陈皮”以及“广陈皮”之分,其中“广陈皮”质量为优,“广陈皮”主要在于广东新会,因此新会陈皮就是一种地道的药材。 “药材好,药才好”,道地药材当属上品 广东有一顺口溜: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杆草。其中,“陈皮”是指“广陈皮”,为陈皮中的佳品,而“新会皮”是“广陈皮”中的上品。 “广陈皮”是晒干后经3年以上贮藏的茶枝柑的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调味佳品,向来享有极高的声誉。 好,咱们一起来听一段“广陈皮”名字由来的故事 宋代以前新会属于蛮荒之地,新会柑橘还未出现规模生产,据传“广陈皮”一名出自新会黄姓先祖 黄广汉及其夫人米氏的故事。黄广汉系南宋孝宗八年(公元 1181年)科举进士,官至徐州知府。其夫人米氏自幼饱读诗书,精通药理,用其丈夫所创制的新会柑橘陈皮为国母杨太后治愈乳疾,被封为“邦显一品夫人”。当杨太后问及这种药材的由来时,米氏因为此皮之制法来自其丈夫黄广汉所创,于是将其丈夫名字 中“广汉”中取“广”字作为这种药材的名字,称“广陈皮”以别其他陈皮。 而民间传说毕竟是一方之言。纵观历代本草,广陈皮的出现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橘皮”到“陈皮”的演变 陈皮,最早名为“橘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橘柚”项下,谓:“橘柚,味辛温……一名橘皮”。随着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的,“此是说其皮功尔……并以陈者为良”中“陈”字提出,在“橘皮”名称中开始出现了“陈”字,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多个方子中有“陈橘皮”的药名。“陈皮”一词在唐以前少见,到了南宋,严用和的《济生方》一书中曾céng有“陈皮”的药方,但直到元代王好古的《汤液本草》才明确记载:“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陈皮”一词被广泛取代“橘皮”。 “新会陈皮”何以独尊“广陈皮”? 主要归功于新会的地理位置。新会古称冈州,现为广东省江门市辖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属微丘平原区。北有圭峰山脉,南有古兜山脉,东有牛牯岭山脉,环抱着银洲湖及其平原区。依山面湖,西江和潭江贯穿全境,其水系渗透全域,拥有虎跳门和崖门两大出海口。两江汇聚、三水融通、咸淡交融,形成以银洲湖为核心的潭江两岸冲积平原带和南部滨海沉积平原新垦区,堪称珠三角的腹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赤红壤,富含有机质,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茶枝柑的生长条件,为新会陈皮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地条件。

2020年03月24日 0条评论 37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疫情之下: 开肺宣气,男女老少皆宜之 气功养生

八段锦(疫情期间特别推荐 加强肺活量,提高免疫力) 小菜:(点击打开) 健身气功八段锦 演示版 - YouTube 语音版本 八段锦并不是一套拳术,而是一种十分优秀的养生健身功法,其动作古朴优雅,由八节动作组成,因而得此名。八段锦大约形成于12世纪,分为站式八段锦和坐式八段锦。站式八段锦又称武八段,多为马步式或直立式,俗称北派,多适合青壮年与体力充沛者习练;坐式八段锦又称文八段,多用坐式,注重凝神行气,俗称南派,适合年老体弱者习练。 八段锦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由于其简单易学,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对于八段锦的起源,在东晋许逊xùn的《灵剑子》中有关于其锻炼方法的记载。但最早出现“八段锦”名目的是宋代洪迈所著的《夷坚志》一书。因此大部分人认为八段锦是在宋朝时编创的。实际上,据史料记载,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相传在4000多年以前,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因长期遭受雨水潮湿之害,导致筋骨萎缩而不健壮,气血瘀滞而不通。这时,一位智者发明了一种“舞”来治疗这些疾病。慢慢地,这种神奇的舞蹈便演变成了我们所称的导引术,就是现代所称的八段锦。 另外 有史料写道,八段锦是由岳飞将军见当时宋朝兵将远离家乡八千里,士气低落,为了加强体能、提高士气,于是命一位姓牛的将军拟定一套功夫,集体操练。此套功夫由八个动作组成,故曰八段锦。 其实,直到今天,八段锦究竟为何人、何时所创,尚无定论。但可以得知的是:八段锦是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研究、编创而成的,是众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八段锦简单易学,安全可靠,适合于男女老少各种人群,长期习练,可健身祛病、增智开慧。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民族体育事业高度重视,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先后出版了唐豪、马凤阁等人编著的《八段锦》。随之,习练八段锦的群众大大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初,“八段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了大专院校,极大地推动和发展了八段锦的理论与内涵。到现在,八段锦经过更为细致的研究和修改,已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养生健身功法,并日趋大众化。 八段锦是健身操,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能,延年益寿。 八段锦是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套健身练功法,相传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其历史悠久,简单易学,运动量适中,不受环境场地限制,故深受历代大众喜爱。此功法可健身益寿、祛病除疾,具有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益气壮力、行气活血、调整五脏六腑功能,特别适合於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锻鍊身体强化虚弱体质。练功方法应以内功为主,是内外相合的定步动作。因此练习八段锦除注意外形动作以外,还要配合意念及呼吸。 八段锦是中华民族自古相传至今的一种健康运动,由八种如「锦」缎般优美、柔顺的动作组成,更是国术精华之集「锦」,对强健体魄、提升工作效率、延缓老化过程甚有助益,是每天作业前或休息时调理身心、活化气血的最佳体操。练八段锦必须要有毅力和恒心,不可一暴十寒,否则功效必大打折扣。每段锦的功能和要领都浓缩成七字,作为该段锦之名称,简单易记。 练功方法 八段锦在我国民间流传非常广泛,经过历代承传歌诀不断修改,今广为流传且便於记诵的七言歌诀是: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後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後七颠百病消。 优点: 空间小:只需约一平方公尺,且毋须固定场地,可因地制宜, 不论室内家居、办公或室外等场所皆可实施。 时间短:时间长短可自由调整,通常可在 5 - 15 分钟内择项或全套演练。 最经济:不需辅助器材或设备,仅穿宽松衣物即可徒手演练。 易学习:动作简单,没有奥秘,不需向功夫高手学习。 无禁忌:动作温和缓慢,男女老少皆宜,亦无任何特定时辰之避忌, 惟饭一小时内不宜演练。 功效: 八段锦有预防疾病的功效,因为八段锦是调理气血、畅通经脉、灵活筋骨的运动,若能天天有规律地演练,即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畅胸怀、清醒头脑,确是预防百病、延年益寿的最佳方法。 呼吸: 顺腹式呼吸: 吸气时凸出下腹,收缩上腹,吐气时收缩下腹,凸出上腹。 逆腹式呼吸: 吸气时收缩下腹,凸出上腹,吐气时凸出下腹,收缩上腹。 除第六段锦「双手攀足固肾腰」采顺腹式呼吸外,其馀各段锦皆采逆腹式呼吸。 方法: 用鼻孔吸气和吐气,呼吸时要柔、细、慢、长。 要领: 手由下向上举时慢慢吸气,手放下时吐气要细要长。 伸开的手移近身体时吸气,手向外伸出时吐气。 身体伸展时吸气,弯曲时吐气。 动作: 自然站立: 左右脚掌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上身伸直,双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 马步: 自然半蹲似骑马状。 手诀: 食指朝上拇指横向张开九十度,馀三指曲卷,手掌、手臂尽量曲折成九十度。 阴掌: 手臂垂直向地伸直下压,掌心朝地,指尖向前,手掌与地面平行,即下压掌。 阳掌: 手臂垂直向天伸直上托,掌心朝天,指尖向内侧举在头顶上方,即上托掌。 平拳: 双手握拳,拳心朝上,腕近腰际,挺胸平视。 竖拳: 双手握拳,拳眼朝上,拳停胸前,如持重物。 1 双手托天理三焦: 自然站立,双手掌心向上,中指相接置於小腹。 两手上提至胸口高度。 双掌翻转(掌心向下)下压。 慢慢下压至小腹前。 再慢慢上提至脸前翻掌(掌心向上), 上提至头顶上,手臂伸直,手掌托天,两眼向上看。 两手分开如抱球状後,再往下放。 慢慢放下。 全程依图示顺序反覆做七轮後,回复自然站立姿势。 2 左右开弓似射雕: 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两手轻握拳,自然下垂。 两手握成竖拳上提至胸部,手臂抬平。 左手作手诀,右手仍保持竖拳。 左手向左推出伸直,眼看食指尖;右手拉至右胸侧,同时蹲马步。 左手轻握拳收回。 左右手收回至胸前,同时站立起来。 松开两拳,慢慢放下,回复预备姿势。 全程依此左右手之顺序反覆各做七轮後,回复自然站立姿势。 3调理脾胃须单举: 自然站立。 两手前伸,掌心朝上,上提至与胸同高。 两手收回至脸前。 两手翻转使左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做阴阳掌动作。 左掌上提至头顶上,成托天姿势,抬头注视左掌;右掌下压成按地姿势。 左手臂伸直,由左外侧慢慢放下,头回正双掌下垂放松。 回复预备姿势。 全程依此左右手之顺序反覆各做七轮後,回复自然站立姿势。 4 五劳七伤往后瞧: 自然站立。 两手前伸,掌心向上,手臂伸直慢慢上提。 两手上提,至与胸同高。 双掌翻转,掌心向下。 两手慢慢放下,同时头慢慢转向左侧。 两手放至身体两侧做按地姿势,同时头转向左侧,眼睛尽力看左後脚跟。 最後一次吐气时,两手慢慢放下後,即回复预备姿势。 全程依此头部转向左、右侧之顺序,反覆各做七轮。 5 摇头摆尾去心火: 左脚横跨一大步,两手轻轻握拳。 蹲马步,身体坐正,双手虎口向内,掌心向下放在膝盖上方约15公分处。 先做右弓箭步(右弓左箭)重心移至右脚,左脚伸直,眼看右前方。 然後弯腰,眼看右脚尖。 再将重心移至两脚中央,体重平均落在两脚掌上。 身体坐正,眼睛向前看。 全程依此左、右脚之顺序反覆各做七轮後,回复自然站立姿势。 6 两手攀足固肾腰:仅本段锦采顺腹式呼吸 自然站立。吸气 两手伸直上举至头顶上。呼气 两手交互向上拉伸二次。吸气 身体向上伸,微向後仰。呼气 弯腰,两手尽量伸至脚尖,然後抬头眼睛向上看。吸气 头低下,慢慢起身,双掌顺著双腿两侧慢慢轻抚上移, 托住後腰身体向後仰。呼气 身体回正,两手放下。吸气 反覆演练之动作要领:全程依图示顺序,反覆做七轮後,回复自然站立姿势。 7 攒拳怒目增气力: 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两手轻轻握拳。 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提至腰际。 左拳向前推出,拳心转向下,同时蹲马步,怒目看左拳,右拳微向後拉。 收回左拳双手置於两侧腰际,同时慢慢站起来。 两手慢慢放下,并松开两拳。 两手腕交叉在小腹前,由下往上提升至头顶上,抬头眼睛往上看。 两手由上往下向左右两侧画大圆圈,慢慢放下,回复预备姿势。 除左拳向前推出改「右」拳推出外,其馀均与前述同。 全程依此右拳推出之顺序反覆各做七轮後,回复自然站立姿势。 8 背后七颠百病消: 脚跟脚尖并拢。 提起脚跟,两手掌向下压地, 暂停呼吸憋气、收缩肛门,全身紧绷,停留约5秒钟。 全身力量突然放松、脚掌用力跺地、膝盖微弯、双手亦顺势稍向前轻甩推出, 同时由口中快速吐气。 全程於反覆做七轮後回复自然站立姿势。 八段錦對身體的好處,簡單概述為滋陰助陽、培元補氣、疏通經絡、活血生津。長期鍛練可使人強身健體、聰耳明目、延年益壽。用現代科學醫術分析,就是活動全身關節、肌肉、調節精神緊張、改善身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提高人體各個生理機能。其好處如下… 《對心血管的作用》 八段錦要求身體端正,身貴丹田。由於橫一肌的運動幅度增大,當禸臟形成了一個摩擦運動,既可消除腹腔淤血,又可使上下腔靜脅血液易於流回右心。血壓高者經過八段錦的鍛鍊後,可使血壓低於正常者,又可因為鍊習使血壓回復正常。 八段錦氣貫丹田的深長呼吸,可使心律減慢,降低心肌氧消耗量。由於加強了全身血液循環,而減低心臟負荷,有利心臟功能。 《呼吸系統》 八段錦要求身正,含胸沉氣,使呼吸深長,增加肺活量。八段錦採用的呼吸方法(內養功呼吸法)可增加肺的換氣功能,有利於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八段錦的定靜作用和內臟按摩作用,可使呼吸通道暢順,可改善腸氣腫和心肺的各種疾病

2020年03月23日 3条评论 432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病疫之下,细谈艾灸

大家好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 结束之后在群内为各位解答。 艾灸1 中医艾灸的起源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点燃,熏烤人体的穴位,再利用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那么中医艾灸的起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在人类学会用火之前灸法就已经产生了。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狩猎、劳作过程中受伤了、生病了,当时没有药,也没有医生,只能随便找个地方躺一下,正好躺在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石头上,很舒服,躺了一段时间,意外发现疼痛减轻了或不疼了,原来不能动的部位能动了。 一次不算数,两次、三次、多次以后,在我们古人的大脑里就会形成一个条件反射——温度、热量能缓解疼痛。于是,当他们身体哪个部位有疼痛的时候,他就会到晒得发烫的大石头上躺一下,或者用晒得发烫的小石头在疼痛的部位烫一下。 但发烫的石头受到天气和地点的限制,所以,当人类学会主动用火以后,他们就拿起一根树枝或一把干草点着火,主动来熏烤他们疼痛的部位。这样,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用来缓解自身疼痛、治疗自身疾病的方法——灸法就正式宣告诞生了。 所以,远古的灸法就是用温热或火烤来解除疼痛、治疗疾病的方法。 2.艾草 艾叶的化学成分 ①艾叶含纤维质多(66.85%),水分少(8.98%),还有很多可燃有机物(含氮素有机物、挥发油),是理想的施灸材料。 ②艾叶含挥发油(0.02%)和众多的离子(钾、钢、钙、镁、铝:8.44%),具有兴奋中枢神经、解热等作用。 ③艾叶油吸入有平喘、镇咳、祛痰作用,艾叶油还有抗过敏作用。 ④抗菌抑菌作用:艾的水浸剂、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艾的烟熏剂有明显的抗菌作用。3 艾灸的作用 中医论艾与艾灸 针之不到, 药之不及, 艾之! 《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血气,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温中,逐冷,除湿”。 《神灸经纶》:“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综合归纳历代医家论述,艾作为一种施灸材料,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回阳救逆等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医学里的艾灸越来越受欢迎。艾灸主要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防病保健、美容等作用。 一、温经散寒 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二、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三、扶阳固脱 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四、升阳举陷 艾灸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五、拔毒泄热 艾灸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六、防病保健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七、 美容 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4 艾的产地 艾叶的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蕲艾,另一种为野艾。蕲艾多产于江北,叶宽而厚,绒毛多,可以制出优质艾绒。 李时珍 在其著作中曾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野艾江南较多,绒质较硬,其艾香亦不如蕲艾,为劣质绒。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本草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渭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炙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炙则直透彻,为异也。” 蕲艾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生,叶背白,有茸而柔厚。生田埂地边,靠水向阳,山坡也有生长。据《蕲州志》载,“白艾蕲州出”。蕲艾因产地而得名。 李时珍的父亲李闻言对蕲艾颇有研究,著有《蕲艾传》,说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补。”故蕲艾是最好的艾! 蕲州在哪里? 历史地理没有学好的同学跟小菜同学一起恶补一下下 蕲州 地理位置 湖北长江以北,巴河以东地区 《蕲州志》中记载,“蕲[qí]州”这个名字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从北周到清初,蕲州一直作为州、路、府、县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管辖和部分管辖过蕲春、黄梅、广济、蕲水、罗田五个县。蕲州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到了明代,这座长江之滨的州城日渐繁华,她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被明仁宗朱高炽的第6个儿子荆宪王朱瞻岗看中,他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将自己的王府从江西建昌(今江西省南城县)迁到蕲州, 为什么说蕲艾最好? 因为 中医讲究药材的“道地性”,而中药材道地性的核心是指某种产物在某个时节某个地方接受天地的输能最大。蕲艾是艾中之王,蕲春不仅是正宗蕲艾的产地,也是伟大医药家李时珍的故乡。 湖北蕲春的版图面积是2398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51%左右,丘陵地形是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最佳地形,丘陵之间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小平原,小盆地,小河谷,小滩地,既能排水,又能浇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十分适合蕲艾的生长。 同时,湖北蕲春降水丰富,平均每年1340毫米,无霜期256天,光照充足等气候条件十分利于蕲艾生长,特别是降水集中在4-6月份,是蕲艾生长的旺季,满足水分要求。5采艾最好时间段 农历三月三后,端午前6 如何鉴别艾绒质量 首先是陈艾叶制成的艾绒才能够是好艾绒,“温而不燥,润能通经”,请记住三年以上的艾才能做好艾绒,三年以上的艾叶提取做成的艾绒才能制作成为高品质疗效好的艾条,这是前提条件。艾绒的好坏是以艾绒的细度、含粉尘得多少,含枝梗得多少来定的,艾绒的粗糙、含粉尘多,含有小的枝梗,这种艾绒不好,反之为好,金艾绒属于艾绒中的极品。7灸法一,直接灸 用艾柱 艾条 或者艾绒直接在靠近皮肤上方艾灸二,间接灸 隔蒜灸 主治 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肌瘤子宫癌 因为大蒜本身辛温喜散,具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效。《名医别录》中是这样介绍大蒜的:“散痈肿魇疮,除风邪,杀毒气。”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蒜具有超强的杀菌能力,可以防治肿瘤和癌症,还具有预防感冒、抵抗疲劳、抗过敏等作用。 ①将紫色的独头大蒜横切成厚3mm薄片,中间用针穿孔数个,放在施灸的穴位上或患处。 ②将大小适中的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③灼痛时将蒜片提起或缓慢移动,以防起泡。 ④艾炷燃尽后换柱再灸,蒜片烧坏时及时更换。 ⑤灸4~5壮,以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隔姜灸 姜灸主治 跌打增生移位肿胀瘀寒风湿疼痛 ①将鲜生姜切成3毫米厚,直径约2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穿数孔,放在施灸的穴位上。 ②姜片上安放大小适中的艾炷,点燃施灸。 ③灼痛时可将姜片提起片刻或缓慢移动。 ④艾炷燃尽换炷再灸,灸5~10壮,以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隔盐灸 用于治疗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如痢疾、淋病、脱症等。 因为隔盐灸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亡阳脱证,四肢厥冷,急性腹痛、吐泻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主治:回阳、救逆、固脱、温中散寒 适应证:脱证、急性腹痛、吐泻、四肢厥冷等。 附子(注意有毒 不可私下引用) 隔附子片灸: 附子 性熱,有毒;味辛甘;歸心、脾、腎經。 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洩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痺,踒躄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隔附子灸,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隔附子灸之所以疗效不错,与附子本身的中药成分的分不开的。传统中医学认为附子属温里药,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它有超强的补火助阳功效,能驱散风寒邪气,治愈因受凉受寒而产生的病症。 关于隔附子灸的主治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除寒湿,治手足折伤,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现代中医认为,附子还能治疗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病症。 隔附子灸也有两种灸法,一种隔附子片灸,另一种灸法是隔附子饼灸。这两种灸法本质上没有不同,不同的只是药力的强弱,隔附子饼灸一般针对病症较重的疾病,因为被磨碎的附子可以更好发挥其药性,在灸火的作用下,更好地抵达病灶,消除病痛。 如果是隔附子片灸, ①将附子用水浸透后,切成0.3~0.5cm薄片,中间用针穿数孔,放置穴位上。 ②将大、中艾炷放在附子片上,点燃施灸。 ③灼痛时可移动附子片,灸5~10壮,皮肤湿润红晕为度。 如果是隔附子饼灸,你可以取适量的附子,将其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饼的厚度在0.1~0.3cm,用针将饼刺几道孔,放在穴位上,再把艾炷放在上面进行施灸。如果附子饼被艾炷烧焦,可以更换后再灸,以穴区皮肤出现红晕为宜。 要注意的是,在施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临床上有人施灸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在施灸过程中,当你感到灸饼灼烫时,可以把附子饼拿起来,以防灼伤皮肤。另外,如果你属过敏性体质或处于孕期,不宜使用隔附子饼灸。 8,艾灸的广泛应用 日本学者很重视保健灸,把灸足三里称为“长寿之灸”,有“勿与不灸三里三人行旅”之谚语。上世纪初,日本开展全民健身,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中小学集体灸足三里 常用的保健灸穴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膏肓、三阴交、风门、大椎、曲池等。 9 部位禁忌 1.颜面五官、阴部、关节附近、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化脓灸 2.乳头、心脏虚里处、睾丸不宜灸。 3.妊娠期妇女不宜灸下腹部、腰骶部。 4.文献记载中的禁灸穴慎灸 (四)病情禁忌 1.阴热内热证、外感热证、脉象数疾者禁灸。 2.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禁灸。 ♥△关于热证可否用灸的争论: 关于热证可否用灸,学术界有两种不同观点。张仲景、 张景岳等医家认为热证禁灸,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引述 了很多热证用灸出现的变证、坏证及不良反应。孙思 邈、刘河间、朱丹溪等医家认为热证可灸。现代的周楣 声、魏稼等针灸专家认为热证可灸,周楣声还把灸法用 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效果显著。我们认为,热证用 灸宜慎重,如出现因热证用灸后的不良反应时应停止使 10谨防烫伤 施灸时,应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烫伤皮肤,烧坏衣物。灸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节(悬起灸、温针灸)。灸后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嘱患者不要擦破;出现大水泡者,可用消毒针在水泡下方,穿破放水,涂龙胆紫,注意不要碰水。 (六)晕灸防治 在灸治过程中,晕灸者极为罕见。但是,一旦灸量太大,火力过猛,施灸环境又不通风,或者病人对灸法对于敏感时,可出现晕灸,按晕针处理方法急救。 此外,施灸环境要注意通风,空气清新,防止烟雾过浓,污染空气。 11 肺炎病症穴位介绍 感冒发烧主攻 大椎 风门 头晕头痛 加百会 咳嗽 胸闷 肺俞 肾俞 喘息 列缺 睡眠不好加 三阴交 涌泉特别介绍 阳虚顽证,如哮喘、慢性肠胃病、骨髓炎、关节 炎。 各大中医院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化脓 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他们根据《内经》 “春夏养阳”的理论,在夏季伏天(7~9月)哮喘 缓解期,选气海、膏肓、肺俞、脾俞、肾俞等穴施 化脓灸,获得93.5%的有效率。 作用原理化脓灸烫伤局部组织→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通过无菌 性炎性分泌物对机体的长期刺激→激活与增强免疫功 能→防治疾病注意事项 ①因化脓灸会留下瘢痕,必须事先征得病人同意。 ②正常灸疮化脓,脓液清稀淡白,若脓稠发黄发黑,表示 有细菌感染,应按外科处理。 ③灸后注意调炉:不能马上饮茶,恐解火气;灸后忌食冷 瓜果;灸后禁房室,避风寒,多休息(不作重体力劳动)、 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不发怒)。 (2)艾炷灸 ①标记灸穴,涂凡士林,安放苍耳子大小的艾炷。 ②点火施灸,出现灼痛时换炷再灸。 ③连续灸3~7壮,局部红晕为度。艾炷非化脓灸患者无灼痛之痛苦,不化脓,不留瘢,适用于所有人来祛除虚寒疼痛等等的疾病 建议艾具 艾灸盒 随身灸 最后 祝安康!

2020年03月22日 1条评论 511点热度 2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蒲公英的实用与功效-蔡医生与大家分享如何提高免疫力。

蒲公英花语:停留不了的爱(Can not stop love.) 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语是‘传说的紫色’,属性暗。传说谁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谁就能得到完美的爱情。请注意:事实上蒲公英没有紫色的,所谓“紫色蒲公英”是指大蓟JI。大蓟(中草药),传说中完美的爱情~蓟的地上部分或根可入药,也称“大蓟”。 性凉、味甘苦,功能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创伤出血等症。 两者叶片相似,且果实同为瘦果带白色冠毛,但大蓟叶片带刺,花瓣和植株形态也有不同,请注意分辨。呵呵!先从1段美丽的传说开始吧! 1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十六岁的大姑娘患了乳痈,乳房又红又肿,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当时是封建社会,她母亲又缺乏知识,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以为女儿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横下一条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园投河自尽。事有凑巧,当时河边有一渔船,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投河的根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好草,翠绿的披针形叶,上被白色丝状毛,边缘呈锯齿状,顶端长着一个松散的白绒球。风一吹,就分离开来,飘浮空中,活像一个个降落伞。小英采回了这种小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霍然而愈。以后,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简称公英。蒲公英 味甘,微苦, *性寒。归肝、胃经。爱美是咱们人类的天性,所以,呵呵,得先从美颜说起么么哒! 蒲公英的美容功效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蒲公英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的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雀斑。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 蒲公英是嗓子疼的救兵 同属草类,蒲公英是“草根”形象,比起“冬虫夏草”相形见绌。可是,后者虽说可以提高免疫力,但是对嗓子上火、扁桃体发炎却是无能为力,而且,还会加重上火势头。这时,“救兵”非蒲公英莫属,因此,蒲公英是治小儿扁桃体炎的良方。 蒲公英对慢性病有奇效 春天到夏天,多吃点鲜蒲公英。因为蒲公英通肝经,祛火,消炎。女性现在百分之八九十都有乳腺增生,主要原因就是肝郁。而如果照我说的,吃上6个月凉拌蒲公英,到秋天,大多人的乳房就会柔软很多。如果坐月子得了乳腺炎,恰好能买着鲜蒲公英的话,捣碎了敷在上面,就很有效。 蒲公英有通淋、解毒的作用,女人在夏天喝水少,容易惹上尿道炎,买上一两,煮水,喝上一大壶,很快就好了。慢性肝炎的人,在中国占的比例相当大,转成肝癌的几率也不小。如果服用三年生以上的蒲公英茶,辅助治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蒲公英治疗糖尿病,效果也很好,无副作用。其实,所有苦、涩、寒的碱性食物,都是糖尿病的克星。而且,从能量角度来看,养肝补肾的法子,对糖尿病都是有治疗作用的。啰啰嗦嗦零零散散一大堆,咱们来总结一下下蒲公英功效: 1.清热解毒,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3.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蒲公英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4抗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蒲公英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 蒲公英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蒲公英水煎剂(1:80)能延缓 ECHO11 病毒细胞病变.蒲公英醇提取物 31mg/kg 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剂给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5.保肝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蒲公英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蒲公英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损伤,解除抗菌素作用后所释放的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蒲公英提取液中加入内毒素,相互作用后测得内毒素的活性降低,其减毒倍数为9.3,故可保肝。 6.护胃作用 对大鼠应激法、幽门结扎法胃溃疡模型和无水乙醇所致大鼠粘膜损伤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抗胃溃疡及抗胃粘膜损伤作用可能与影响胃组织内源性PGE2的含量有关。蒲公英对清醒大鼠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麻醉大鼠用pH4盐酸生理盐水做胃灌流实验,蒲公英有明显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及氨甲酰胆碱诱导的胃酸分泌作用。 7.免疫调节作用 蒲公英有提高及改善小鼠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对环磷酞胺所造成的小鼠免疫功能损害有明显的恢复和保护作用。蒲公英能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除了富含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利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外,蒲公英是否有特定的调节机制的作用,尚不清楚,值得探讨。 8.抗氧自由基作用 蒲公英提取物总黄酮具有类似抗氧化自由基的作用,这些物质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轻自由基,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另外,蒲公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酪胺酸酶活性的作用,能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及色素沉着。 9.调节女性内分泌作用 蒲公英对女性甾体激素有影响。以蒲公英为主药的汉方蒲公英汤可明显增加卵巢切除后小鼠脑组织中的雌二醇与孕酮的含量,并有增加血清中雌二醇含量的趋势,但对血清中孕酮的含量无影响。蒲公英汤能改善胆固醇血症,并有增加雌激素的作用,因此会对卵巢功能有影响。蒲公英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具有催乳作用,也可用于泌乳不畅所致的乳房肿胀。 10.利尿作用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有利尿作用,特别是对肝硬变引起的门脉高压性水肿有效。 11.常煲饮蒲公英水,发觉性功能突然增强,有用不尽的体力,蒲公英是否具不知道的补肾作用呢,呵呵,在此提出望与同仁共同研究及探讨。临床应用 ⒈单味新鲜者,捣碎,取汁直接敷于痛处,治肺癌引起的疼痛。 ⒉单味新鲜者,捣碎,加鸡蛋清(少加白糖)调糊,外敷,治流行性腮腺炎。 ⒊单味捣烂取汁,高温消毒后点眼,治砂眼痒痛 单独蒲公英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l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 外用:捣敷。 食用方法 蒲公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野菜,主要食用部分为叶、花、花茎、根。其嫩叶、未开花的花蕾、根状茎均可食用。挖其嫩幼苗,开水烫后,冷水漂洗,炒食、凉拌、做汤。风味尤佳。 1.生食与凉拌 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味道鲜美清香且爽口。或将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烫1~2分钟,沥出,用冷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盐、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据自己口味拌成风味各异的小菜。 2.蒜茸蒲公英 主料:蒲公英500克,蒜茸适量。制作:将蒲公英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放入凉水中洗净,挤干水分,切碎放盘内,撒上蒜茸、麻油、精盐、味精,拌均即成。功效:食用脆爽细嫩,回味略苦,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防病能力。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淋巴结核)、疔疮肿毒、急性结膜炎等病症。 3.炒食或蒸煮食 将蒲公英的嫩叶或花茎洗净后即可炒食或煮食。既可素炒,也可加肉、鸡蛋、海鲜炒,勾上淀粉,味道就更佳了。 蒲公英炒肉丝 主料:猪肉100克、蒲公英鲜叶或花茎250克。制作:将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去杂洗净,沥水,切段。猪肉洗净切丝。油锅烧热,下肉丝煸炒,加入芡汁炒至肉熟时,投入蒲公英鲜叶或花茎炒至入味,出锅装盘即成。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效。猪肉具有滋阴润阳,补中益气的功效。 4.煮汤熬粥 为了减少蒲公英苦味,食用时可将其洗净后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8分钟,然后泡在水中数小时,将苦味浸出冲洗干净,再煮汤或熬粥。 蒲公英绿豆汤 主料:蒲公英100克、绿豆50克。制作:将蒲公英去杂洗净,放汤锅内,加入适量水煎煮,煎好后取滤液,弃去渣,将滤液再放入汤锅内,加入绿豆,煮至熟烂,加入白糖拌匀即成。功效:此汤由蒲公英与绿豆相配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蒲公英茶 蒲公英的苦味是淡淡的,不似黄连、黄芩那样让人望而生畏,采几棵鲜嫩的蒲公英,当茶冲泡,淡淡的苦味里有隐隐的菜叶清香气味,可以防病祛疾,促进健康。 6. 蒲公英馅 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蒲公英在春季里能给您的生命一股清新的力量,因为她的苦,才有更多的甜可以尝得出来!这和人生的道理是一样的。您一定要相信大自然会给您无穷的力量,哪怕是匍匐地面的小草,都那么神奇、有力量,譬如,最不起眼的蒲公英。 春天的蒲公英食疗价值最高 蒲公英在春天是最美的,这里我说的不是她的姿色在春天最撩人,而是她的味道。 如果要品她的味儿,获得她抗癌、清火、消炎的食疗能量,最好是选择在初春的四五月间,蒲公英开花之前采下,也就是不要等到她熬成婆婆再摘采。 鲜的蒲公英是活的春色,所以有很多美味的吃法供我们享受。 在农家饭的餐桌上,蒲公英通常是下水焯过苦味之后,用点蒜末、生抽、香醋、香油、盐拌了端上来的。这时的蒲公英清香怡人,非常祛火,吃了以后,身体里面顿觉清爽了不少。平日里阴虚火旺的您,在春天要多吃些蒲公英。而身子骨弱、阳虚的人,却消受不起蒲公英,因为她毕竟是寒、苦的阴性食物。即使是爱吃她那个苦味儿,也不可吃得过多,每天50克,足矣!还有用蒲公英做蛋花汤的,也是败火的食疗。当然,所有的野菜都可以用来做馅儿,蒲公英也不例外,但焯过再剁碎的做法,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并不科学,因为含金量高的成分有可能都趁着细胞壁的破裂而逃之夭夭了。只有最简单、最天然的食法才最能保留蒲公英的营养,那就是——洗洗涮涮,直接蘸酱吃! 春季的早餐或晚餐,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里面用上蒲公英末,就是很好的食疗粥了。如果用蒲公英清炒肉丝,再吃上一碗香米饭,那更是绝佳的配搭!加上 ROQUETTE芝麻菜芝麻菜的基本介绍 芝麻菜,为十字花科芝麻菜属一年生植物,植株具有很浓的芝麻香味,故名芝麻菜。原生地于东亚与地中海,属十字花科,芝麻属。幼苗或嫩叶部分供食用,具有很浓的芝麻香味,口感滑嫩,可炒食、上汤或凉拌。 芝麻菜的功效与作用 1、预防疾病 在药膳中芝麻菜是一种上佳的防病治病蔬菜,经常食用有较强的防癌症攻效,可促进细胞活性。 2、利肺止咳 有降肺气、利肺水等功能,对久咳有特效。芝麻菜可治疗尿频。芝麻菜中药称之为"金堂葶苈"。 3、健胃利尿 芝麻菜的种子药用还有催吐、健胃、利尿、消炎等作用。 4、调节身体机能 能治疗肝、肾虚、头眩、病后脱发、津枯血燥、大便秘结、润燥滑肠功能等。或者 BASILIC 金不换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胃止痛,散瘀消肿。治外感咳嗽,咽痛,口舌生疮,呕吐腹泻,痢疾,胃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最后 注意事项: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最最后,小菜医馆恭祝大家身体安康,吉祥如意!

2020年03月21日 2条评论 47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2829303132…58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