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跟着小菜学中医
养生速递

子午流注养生法之第二时辰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丑时肝经当令,《黄帝内经》载:“人卧则血归于肝”,此时应熟睡养肝,让肝血推陈出新,顺利排毒藏血。丑时未入睡,则面色青灰,情绪怠慢浮躁,易生肝病。 气血运行到肝。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排毒时间: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 丑时气血流注于肝经。肝主血,因此这时的睡眠就是在养肝胆,在养血。而血相较于气则属于阴,主敛藏,所以十二生肖中,“丑”为“牛”,就是说此时生发之气虽然更大了些,但不能只升不降,有约束收敛才可以有更大的作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妙处和深刻。因此“丑”字从“又”(手),而连缀其三指,表示想要做事而寒气冷冽无法作为。而中医“肝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也表达同样的意思,将军不只是英勇善战,而是要考虑再三才能出击。

2020年09月11日 0条评论 24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子午流注养生法之第一时辰

子时(23∶00~01∶00),又称“人时”。胆经最旺。 气血运行到胆,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夜眠时间:经过整日忙碌,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千万别让身体过度负荷,那可得不偿失哦!这时的睡眠属于浅眠期,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这一时刻本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之时,而人为万物之灵,故假借以为人之称。中医气机升降沉浮理论认为:人身之气机,日日俱从子时生发。“子后则气生,午后则气降”(张介宾)。 子时气血流注于胆经。这也是《内经》“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一说的根本由来,也就是脏腑功能都取决于胆气能否生发。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人们一般夜里九、十点钟会有困倦的感觉,但熬到23点时又精神了,这就是胆经生发的缘故,但子时阳气的生发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为“鼠”,这时阳气虽小如老鼠,但异常活跃。因此,保证夜里23点前睡觉就是通过睡眠保养这点生机。“子”在月份中又代表十一月,强调的是用冬天的收藏来养生机。 夜半,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此时夜已深,千家万户早已经入眠。但在一千多年前,落榜的张继怎么也睡不着,寒山寺的钟声响起,重重地撞入他心坎里,撞出超越时空的永恒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如果你没有张继的诗情,还是早点入睡吧。夜半是一天中极阴的时候,宜入睡保养身体。“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凡在子时前入睡,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 王安石《登飞来峰》里写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鸡鸣之时,天色由暗渐明,万物由昏昏开始变得清明,曙光初现,雄鸡啼鸣不已。

2020年09月10日 1条评论 28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十二时辰子午流注

最近,连接着发完神秘阴柔的"十三鬼穴"之后,咱们来点充满阳刚之气的 "十二时辰子午流注法" 学中医如同做人,修炼一生,为达: 刚柔并济,阴阳调和! 在古代,古人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里饱含着古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读,指导着子孙后代过好每一刻当下。 自汉代以来,古人为每个时辰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夜半、鸡鸣、平旦等等......读起来令人口齿生香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子午流注自古以来多用于针灸。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成并发展,与自然息息相关,是自然的一部。所以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是天人和谐的一体。传统中华文化不讲征服自然,相反地非常重视“顺应天时”。中医哲学主张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因此将十二地支作为每日节律的指称。日节律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环环相扣,十分有序,称为子午流注。依于子午流注,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 (更多精彩,待续,哈哈)

2020年09月08日 0条评论 26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十三鬼穴之 十三 鬼封

13、海泉穴,名鬼封。 《说文·土部》:“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许慎在这里不厌其烦,对封字着墨甚多,指出封即封侯,帝王按爵位的不同等级(公侯伯子男)把土地分给臣属们。 从土是封的本义;守其制度乃从寸之意,凡法度曰寸。引申为畛域界限,王公曰丘,诸臣曰封,又引申为大也。 海泉穴顾名思义乃海水之源头,较比它周边的承浆穴(天池),经外奇穴金津、玉液,稍远端的曲池穴(池为浅水),唯海泉为大,且位居舌下中点处(舌下系带两侧静脉左为金津,右为玉液,海泉居中),如封侯之首,位置作用不可替代,并以法度形式确立,足见其位之尊也,故名鬼封。 有趣的是,海泉穴非正经亦非奇经,也不是经外奇穴,没有“名分”,竟跨越诸多“畛域界限”而成为人体“大海之源泉”,其中深意,吾辈岂能悟得? 孙思邈《千金要方》引文中明确了此穴的位置与操作:“第十三针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舌上,名鬼封,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令舌不得动。”如此操作法实属罕见,乃“活人之术”,闭证、厥证属阳盛实热危在旦夕者,海泉穴担当此任。 正如“十三鬼穴歌”最后所言:“此是先师真妙诀,猖狂恶鬼走无踪。”

2020年09月07日 0条评论 22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鬼门十三穴之禁忌(大结局)

十三鬼穴疗法适用于一切精神疾患,如癔病、精神分裂症、癫狂等,也可用于由高热所致的狂躁不安等证。现在多用孙思邈的十三鬼穴。古代多有祟病的记载,即古人认为有鬼怪寄存在人体中不肯离去,使得人出现一系列异常表现。注意事项刺入鬼穴时,医者即当大声向病人呵斥;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又有人言,应用十三鬼穴禁忌很多,一是施针者的生辰八字至少占2个寅时;二是要用银针,以引鬼出身;三是以劝说为主,不要扎完13针,最多6~7针,驱走妖鬼即可,不要赶尽杀绝,否则医者会自找麻烦。针灸医生当慎用之!以上一段注:摘自《针灸聚英》

2020年09月06日 0条评论 222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鬼门十三穴之十二 鬼臣

12、曲池穴,名鬼臣。 《说文·臣部》:“臣,牵也,事君者,象屈服之形。”《说文》:“牵,引前也。”很形象地表明臣是引见者,引至君前而事君之左右,谦恭之态如在眼前,确象屈服之形。 深者为渊,浅者为池。 曲池穴,曲者弯曲也,屈肘即见外侧横纹尽头之凹陷处,形如浅池故名。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穴性属土,谦谦君子之性也。 《会元针灸学》描述曲池穴为:“阳经有阴气所聚,阴阳通化,治气分亦能养阴。” 针刺该穴清热生津,实具阳明白虎汤之妙。亦可治疗外感热病、咽喉肿痛、目赤牙痛,以及肩臂肘腕疼痛之循经病症。

2020年09月05日 0条评论 23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十三鬼穴之十一 鬼藏

11、男为阴下缝,女为玉门头,名鬼藏。 《说文·艸部》:“藏,匿也。”匿者,隐藏、隐蔽之义。顾名思义,名鬼藏属人体私处的隐蔽部位。 据李磊《针灸歌赋选读》注解:“男为阴下缝,在阴茎根部与阴囊相交处正中;女为玉门头,在女性外生殖器部阴蒂头上。” 显然不是会阴穴(会阴穴乃冲、任、督三脉之会,位于前后阴之间,属阴阳合穴。) 考任脉为阴脉之海,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鬼藏穴居其内,当主治男女生殖疾患。 《素问》:“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千金要方》给出具体治法:“第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即玉门头,名鬼藏。”可见,该穴以温通为大法。

2020年09月04日 0条评论 23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十三鬼穴之十 鬼堂

10、上星穴,名鬼堂。《说文·土部》:“堂,殿也,从土。”段玉裁注:“堂之所以称殿者,正谓前有陛,四缘皆高起,沂鄂显然,故名之殿。许以殿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后曰殿。”《释名·释宫室》:“堂谓堂堂,高显貌也。”这是堂的引申义。古有前堂后室之说,堂为正室。上星穴位于前额正中入发际一寸处,如星之居上。穴居头上属督脉,诸阳所聚,正正堂堂,高显貌也。凡风热上攻,壅塞头面清窍之病,如鼻塞不闻香臭、目痛不可远视等,针刺上星有疏通经气、清热利窍之功。

2020年09月03日 0条评论 217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十三鬼穴之九 鬼路

9、劳宫穴,名鬼路。十三鬼穴之五——申脉穴,别名称鬼路,前已述及。清朝训诂大家段玉裁云:“《说文》:路,道也。谓之道路,此统言也;《周礼》:沦上有道,川上有路。此析言也;《尔雅》:路,大也。此引申之义也。”劳宫穴亦名鬼路,是取析言及引申之义。夫沦道川路,劳苦之行也。劳宫者,手任劳动,穴在掌心。然究其穴性:劳宫乃手厥阴心包经之荣火穴,心包为心之外围,性属相火,臣使之官也,位居中宫代心受邪而劳,火经火穴固守至尊之宫,唯此为大也!故本穴主火热为病。名鬼路者,言其病犹鬼邪傍身而行,属癔病精神类疾患,故针刺劳宫有清热镇惊、开窍醒神、凉血、导热下行之功。

2020年09月02日 2条评论 312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十三鬼穴之八 鬼市

8、承浆穴,名鬼市。 《说文·市部》:“市,买卖所之也。”即买卖所达之处为市。本义是集市。引申为聚集、汇聚义。 承浆穴位于下颌唇沟正中凹陷处,承是承受,浆指较浓的液体,这个液体主要来自肾水,汇聚于任脉的承浆穴。 按照《黄帝内景经》的解释,这个浆液由舌下渗透而出,汇于天池承浆穴,再经舌尖舔送至上腭(通督脉),转继下流入咽喉而下咽。 这一过程是任督二脉的交接:即肾水——聚至任脉——通督——再从督脉升顶——落浆液于下与任脉相通。承于上而落于下,故名承浆。 所以这个“口中津液汇聚天池”古人用集市作比,故名鬼市。 余本任督交接之论,对颈椎病以颈项僵直疼痛不可转侧者,针刺承浆穴并令患者带针活动,每有立竿见影之效。

2020年09月01日 0条评论 213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2324252627…58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