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跟着小菜学养生
健康

三焦之募穴-石门

今日谈最后一个募穴,三焦之石门穴 是的,传说中针了灸了会不育不孕断子绝孙的穴位,那么究竟怎么回事?先听小菜谈谈此穴基本常识 首先,不必惊慌,可以按摩的,而且按揉功效不错的 作用与好处 健脾益肾、治疗小便不利、泄利、小腹绞痛等。 【石门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取穴方法】仰卧位,从耻骨联合上缘向上量3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快速取穴】仰卧位,将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和肚脐连线5等分,由上向下2/5处,按压有酸胀感(图①)。 石门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位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穴区内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 1、石门。石,肾主之水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本穴物质为关元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再一次散热冷缩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只有少部分水湿吸热后循任脉上行,本穴如同任脉水湿之关卡,故名。 穴名释义 穴在脐下二寸。石,有坚硬之意。穴主少腹坚痛,历代医家传为妇人禁针之处,犯之无子。所谓女子不通人道者名石门,亦寓此意。穴为任脉之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石门。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绝子。 《类经图翼》:一传欲绝产,灸脐下二寸三分,阴动脉中三壮。 功能作用 理气止痛、通利水道。 主治病证 小便不利,泄利,小腹绞痛,阴囊入小腹,气淋,血淋,产后恶露不下止,阴缩入腹,奔豚,水肿,呕吐血,食谷不化,肠炎,子宫内膜炎。 【穴名解说】 石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三焦的募穴。别名:利机穴,精露穴,丹田穴,命门穴,端田穴。 【穴位含义】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 1、石门。石,肾主之水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本穴物质为关元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再一次散热冷缩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只有少部分水湿吸热后循任脉上行,本穴如同任脉水湿之关卡,故名。 石门穴位位置图 2、利机。利,便利之意。机,古指弩箭的发动机关,为至巧之物。利机名意指本穴承传的阴柔水湿之气有通利、濡润人体全身关节的作用。 3、精露。精,水化之气也。露,显见之意。精露名意指本穴有明显的水湿之气循任脉上行。 4、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部位为丹田。 5、命门。命,性命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穴名意指本穴的上行气有维系人体性命的作用。 6、端田。端,尽头也。田,地也。端田名意指任脉的滞重水湿之气在此上升至尽头,维有清气方可上行。 石门穴位位置图 7、三焦募。本穴物质为滞重的水湿之气,其性温,不同的膀胱之气血的寒湿,因此别走三焦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三焦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外走三焦经所在的天部层次,小部分循任脉上行。 【功能作用】募集三焦经气血。理气止痛、通利水道。 【按摩石门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疾病】 (1)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痿,经闭、带下、月经不调,崩漏,产后恶露不止等妇科及前阴病证; (2)腹痛,绕脐疼痛,泄泻,痢疾,水肿。 【作用功效】健脾益肾,清利下焦。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肠炎等。 【针灸疗法】直刺0.5~1寸;可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特别注意】女子禁针,禁灸,犯之绝子。孕妇慎用。

2022年03月29日 0条评论 143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膀胱之募穴-中极

今日谈谈膀胱之募穴-中极 按摩中极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阳痿、痛经、早泄、遗精等。中极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 【中极穴的位置】中极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取穴方法】仰卧位,先取曲骨穴,再向上量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快速取穴】仰卧位,将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和肚脐连线5等分,由下向上1/5处,按压有酸胀感。 中极穴的快速取穴方法 【穴位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中极穴】经穴名。出《素问。骨空论》。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别名:气原穴,玉泉穴,膀胱募穴,气鱼穴。 【穴位含义】任脉气血在此达到了天部中的最高点。 (1)“中极穴”。“中”,与外相对,指穴内。“极”,屋之顶部横梁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达到了天部中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曲骨穴传来的阴湿水气,上升至中极时己达到其所能上升的最高点,故名“中极穴”。 (2)“气原穴”。“气”,气态物也。“原”,源也。气原名意指本穴的水湿之气为任脉气血的生发之源。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水湿浓度大,吸热后可胀 散为强劲的天部阳气,本穴如同人体之气的生发之源,故名气原。玉泉名与气原同,玉指金性之气,泉指气血输出为源源不断。 (3)“气鱼穴”。“气”,气态物也。“鱼”,阴中之阳也。气鱼名意指一穴的水湿之气亦有一定的温热之性。 (4)膀胱募。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高浓度水湿之气,散热冷缩后则外走膀胱经所处的天部层次,为膀胱经经气的募集之地,故为膀胱募。 (5)任脉足三阴经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任脉的天部水湿,还有足三阴经飘行至此有天部水湿,故本穴为任脉足三阴经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别走膀胱经所处的天部层次,小部分吸热后循任脉上行。 【功能作用】募集膀胱经水湿。 ♥【按摩中极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阳痿、早泄、遗精、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路感染、尿频、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顺、小便不利等; 2、主治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等; 3、 治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脐下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肾炎、精力不济、冷感症等。 ♥【作用功效】中极穴,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临床应用】现今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 中极穴位配伍: 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痿、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 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 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 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 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

2022年03月29日 0条评论 137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春日第一花之茉莉

给爱花者来个福音 今天咱们来谈一谈,春天“第一花”,它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常用还能减轻口臭~ 它就是 茉莉 春天,是花的季节。赏花、闻花、赞花、颂花,爱花的人总有各种方法与花为伴。 百花之中,若以花香来排名,茉莉花堪称“人间第一品香”。取之入膳,除了能让人唇齿生香,还有很多的保健功效。 春食茉莉,补脾调肝。茉莉花是一味常见中药材,它味甘、辛,性温;归肝、脾、胃经,有化湿、理气解郁之功。《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其可“和中下气,辟秽浊,治下痢腹痛”。茉莉花四季可用,但春天食之,好处颇多。

2022年03月27日 0条评论 13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小肠之募穴-关元

今日谈谈小肠之募穴 关元穴 关元穴是人体的穴位。其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位置 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法 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功用 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保健方法 温灸、按摩、贴膏药。 温灸:用扶阳罐每天温灸3-5分钟,有强肾壮阳,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效果显著。 按摩: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贴膏药:穴位敷贴法。可以将腰肾膏等贴在关元穴上,用于补肾虚,也可以用其他膏药敷贴。 治疗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 强壮穴:作为保健强身长寿穴,用灸法。 2. 诊生死:用指头按穴,如果指下感到无力空空,离手时,穴凹无弹力,胸下坚硬如石头,大限已到,活不久。 3. 助孕:子宫虚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4. 补肾虚:脐下肾间之气藏于此穴。肾虚而腰酸或阳痿者,用灸法。 5. 治痛经:冰品引发的痛经,热敷或灸此穴。 6. 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7. 治小肠病:因为小肠募穴,所以治小肠各种疾病。 8. 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穴。 9. 治排尿不顺:灸后尿排顺,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拢空拍,一次连续拍108下效果最好。 10. 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刺激点,又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2022年03月23日 0条评论 13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大肠之募穴-天枢

今日谈谈大肠之募穴 天枢 天枢,经穴名。出自《灵枢·骨度》。别名长溪、长谷、补元。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直刺1-1.5寸。 出处 《灵枢·骨度》 隶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穴性 大肠之募穴 位置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 功能 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气海穴、水分穴治腹痛 功能作用 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 定位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2、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证。 操作 仰卧,于脐中旁开2寸处取穴。直刺 1-1.5寸。不宜深刺,否则可刺破小肠。妇女经期及月经过多不宜针刺,以免引起经水过多。艾炷灸5-9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泌尿系统结石、月经不调、阑尾炎、子宫内膜炎、肾炎、水肿、高血压、腰痛、小儿惊厥、间歇热、胆道蛔虫症等。 2、现代研究,实验证明针刺天枢穴,对肠功能有调整作用,可使肠功能趋向正常。以针刺天枢穴为主穴,配合肾俞穴、三焦俞穴等穴,对泌尿结石排石率达到百分之五十。 配伍 1、配巨虚穴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2、配足三里穴治小儿腹泻。 3、配上巨虚穴、阑尾穴治急性阑尾炎。 4、配大肠俞穴、足三里穴治肠炎。 5、配中极穴、三阴交穴、太冲穴治月经不调,痛经。 6、配气海穴、水分穴治绕脐腹痛。 7、配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等治黄疸。 ♥附注 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2022年03月23日 0条评论 123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肝之募穴- 期门

今天,续谈十二募穴之肝之募穴,期门穴 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 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期门穴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肋间神经痛、胸胁胀满、呕吐、呃逆、吞酸、腹胀等症,都具有非常良好的缓解作用。 作为肝经上的募穴,肝经的气血在这里聚集,因此把期门穴按揉开了,就意味着疏通了足厥阴肝经,从而肝经上的各种病症自然也就会随之解决了。 取穴位置 该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有些人遇事不顺,心情不好就爱生闷气,如果气老是发不出来,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胸胁胀痛的症状,这是属于郁证,是由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造成的。 这个时候按摩期门穴,能够很好的缓解胸内胀痛的症状。 期门穴是肝经上最后一道关口,按摩期门穴这个穴位,疏肝理气的作用非常的好,是肝郁气滞症的克星,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顺气穴,生气的时候多多按揉这个穴位,气就会被赶出体外,心里自然就舒服了。 ♥操作方法 用拇指的指腹按压在期门穴穴位上,旋转按揉穴位3-5分钟,按揉时穴位局部会有酸痛的感觉,先左后右或者双侧同时按揉。

2022年03月22日 0条评论 16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春分养生记

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春分的分是指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自此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气候。春分到,蛋儿俏 在每年春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春分三侯初候玄鸟至: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即“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子,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燕来还识旧巢泥”。二候雷乃发声:春分后五日,“雷乃发生”,阴阳相薄为雷,雷为振,为阳气之声,也是春分后出地发声秋分后入地无声。 三候始电:再五日,“始电”,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潇潇,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所以,我国自古就有“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的说法。 ♥春分时节,需预防以下疾病: 01五更晨泻 春分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特点是完谷不化的腹泄。 02腹痛腹泻春天风大,肝木生发太过,容易克伤脾土,会产生一系列的胃肠道问题。平时脾虚、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现腹痛、腹泻、胃寒、胃胀、胃痛等脾胃病。 03感冒流涕春分时期风多、风大,易感冒流涕。 04头昏头晕,急躁易怒 肝木应春,人体的肝气也会随着春天的生发之机易升、易动。人们更容易急躁、焦虑、抑郁、情绪波动,有些人表现为失眠和头痛。此外,阳损及阴,肝阴内耗,还会有头晕、头昏、眼睛酸涩、腰膝酸软的症状。 05颈肩腰腿疼痛,风湿病 春在对应着“五体”中的“筋”。春天易伤肝,而肝主筋,肝伤则易致筋脉失于濡养,产生颈肩腰腿疼痛、抽筋、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春分时节这样调养 01心情调养,疏肝为要 春对应着人体五脏中的肝。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生发太过或不及都会伤到肝。 所以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遇到事尽量不要愤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 02调适寒温,以防感冒 春分后气候仍然多变,人们很容易在这一时期因增减衣服不当被“寒邪”所伤,导致身体不适。 应根据气候变化和个人体质,注意增减衣被。体弱多病者,穿衣服要注重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和脚部保暖。 03走出户外,适量运动 春光明媚,草木葱郁,正是出门健身的好时光。最好能常到户外活动,如踏青、散步、做操、打球、打太极拳、放风筝等。 运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在清新空气中活动,也有利肝气疏泄,达到养肝养护之作用。04早睡早起,充沛精力 睡眠充足能助人心情平和、提高免疫力,白天人会充满活力,也有利于血压稳定、心脏健康。 早睡早起,保证6-8小时睡眠,可迎合春天之朝气,消除成年人暮气;如果觉得困乏,不妨补个午觉,消除疲劳。春分,艾灸的好时节 春分时节木旺土衰,在春分前后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是扶正祛邪的一种方法,可以达到助阳祛寒、柔肝伸筋、健脾暖胃、疏肝理气等作用。 ♥春分时节养生宜疏肝火而养脾胃,节气灸艾灸取穴: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 ♥节气灸调理时间:2021年3月19日——21日 科学饮食,寒热均衡 春分时节,在大自然中阴阳各占一半,在饮食上也要遵循“以平为期”的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 ♥忌过咸之物,忌大热大寒之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香湿燥之品以及各种生冷瓜果、冰冻饮料等食物

2022年03月20日 0条评论 13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脾之募穴-章门

章门为经穴名(Zhāngmén)。出《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章门是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又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章同“障”字,门即门户,此穴在季胁下,如同屏障内脏之门户,故名。 【腧穴释义】 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长平。长,长远也。平,平坦也。长平名意指随肝经强劲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降落使腰侧腹部肌肉变为平坦之状。 胁髎。胁,指穴在胁部。髎,孔隙之意。胁髎名意指随肝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由胁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季胁。季胁,小胁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无它意。 肘髎、肘尖穴。古有用肘尖点墨寻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来自该法。 脾募。募,募集也。本穴为天部的脾土尘埃归降之处,故为脾经募穴。 脏会。脏,指五脏的各种气血物质也。会,会合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弱小风气,此弱小风气中包含有五脏特性的五种气血物质,有属肾的水、属脾的土,还有其它脏腑传来的各种精微,为五脏气血的混合之物,故为脏会。 足厥阴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还有胆经辄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湿之气,故为足厥阴少阳之会 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侧卧,举臂取之。 【穴位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功能主治】 功能:降浊固土,章门穴有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的作用。 主治:章门穴的功效可以治疗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穴位配伍】 章门穴配足三里穴、梁门穴,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胀。 章门穴配内关穴、阳陵泉穴,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章门穴配足三里穴、太白穴,有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针刺法:一般斜刺0.5~0.8寸,本穴右侧为肝右叶前,左侧为脾下方,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艾灸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多用章门穴治疗肝脾大、肝炎、肠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高血压、膈肌痉挛、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腹膜炎、肠疝痛、膀胱炎、肾炎等。

2022年03月19日 0条评论 14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紫苏的功效

紫苏叶 中药名 苏叶 归经 归肺、脾经。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5~9g。 备注 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紫苏叶的功效 1 解热。 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克/公斤经口给予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用朝鲜产紫苏的浸出液,给予因温刺而发热的家兔,亦有较弱的解热作用。 2 抗菌。 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3 对血糖的影响。 紫苏油0.35毫升/公斤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紫苏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作成肟后,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将此肟溶于橄榄油中皮下注射,亦有作用,但较缓慢。 4 对血凝的作用。 紫苏水提液对家兔耳表静脉注射,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紫苏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5 促进肠蠕动。 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Perilla 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肠内物质运动加速,这是由于Perill ketone对肠扩约肌有刺激作用。 6 镇静作用。 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Stigmasterol、Dill apiole均有镇静作用,可延长苯巴比妥减少的大鼠的睡眠时间,其中 Dill apiole 的半数有效量=1.57mg/kg。紫苏水煎剂1:2O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7 化痰。 紫苏叶还有使机体支气管分泌物减少的作用,具化痰平喘的功效。 ♥紫苏叶附方 治感冒: 紫苏叶 10 克,葱白 5 根,生姜 3 片,水煎温服。 治外感风寒头痛: 紫苏叶 10 克,桂皮 6 克,葱白 5 根,水煎服。 治急性胃肠炎: 紫苏叶 10 克,藿香 10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治胸膈痞闷、呃逆: 紫苏梗 15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治孕妇胎动不安: 麻根 30 克,紫苏梗 10 克,水煎服。 治妊振呕吐: 紫苏茎叶 15 克,黄连 3 克,水煎服。 治水肿: 紫苏梗 20 克,蒜头连皮 1 个,老姜皮 15 克,冬瓜皮 15 克,水煎服。 治食蟹中毒: 紫苏叶 30 克,生姜 3 片,煎汤频饮。 治阴囊湿疹: 紫苏茎叶适量,水煎泡洗患处。 治咳逆短气: 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 治子宫下垂: 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 治攧扑伤损: 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00ml,10天为一疗程。 两疗程间隔3天。 疗寻常疣: 将疣及周围皮肤消毒(疣体突出者可贴皮剪去),取洗净之鲜紫苏叶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每日1次。治疗20例,连续摩擦2-6次皆愈。 紫苏叶的副作用 ♥气虚、阴虚及温病气弱者忌服或者遵医嘱。 紫苏油升高血糖,故糖尿病患者应忌大量服用。 紫苏叶不可同鲤鱼食,生毒疮。 《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气。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紫苏叶的做法 紫苏叶拌黄瓜 材料: 黄瓜500克,紫苏叶(红、绿均可)100克,精盐、味精、香油、白醋、白糖。 做法: 紫苏叶洗净,加盐杀一下,切碎。 黄瓜洗净,去皮,切成丝,放入一小盆中,撒上精盐、味精、白醋和适量白糖,拌匀,再把切好的紫苏撒在黄瓜丝上,淋上香油,上桌前拌匀,装人盘中,即可食用。 软炸紫苏叶 材料: 紫苏叶200克,煎炸粉50克,椒盐、食用油250克。 做法: 将紫苏叶一片片洗净,用布擦干,放在盘中。煎炸粉用适量水调好。 锅内倒入油,将紫苏叶全部浸入调好的煎炸粉中,下油锅文火炸至两面金黄捞出放盘中。 全部炸完后撒上椒盐即可食用。 炒紫苏叶 材料: 紫苏叶,青椒,红椒,蒜,食用油,盐,味精。 做法: 紫苏叶切碎、蒜切末、青椒红椒切碎丁; 坐锅热油,放紫苏叶爆香盛起; 锅中留底油,下蒜末、青红椒炒出辣香,倒入紫苏叶炒匀,放盐、味精调味装盘。 紫苏叶炒花蛤 材料: 花蛤1斤、青椒1、紫苏叶适量、姜丝适量、蒜末适量、料酒适量、盐适量、生油适量、生抽适量、老抽适量、鸡粉适量。 做法: 紫苏叶洗净;青椒洗净后切小粒;花甲用淡盐水浸泡1小时,使其吐净泥沙; 水烧开后,倒入花甲烫至开壳后捞起沥干;用清水冲洗去花甲内的淤泥; 用适量盐、料酒、生抽、老抽、鸡粉调成酱汁;锅内放少量油,烧热后加入姜丝和蒜末,爆香后加入紫苏叶炒软; 倒入花甲翻炒然后加入之前做好的酱汁,盖上锅盖焖2分钟;加入青椒粒炒匀即可上碟。 紫苏排骨 材料: 排骨2条,紫苏,酱油适量,姜少许,蒜少许,盐适量,糖适量。 做法: 排骨用盐、糖、酱油腌2个小时。 紫苏取叶、切碎,姜、蒜切成蓉。 将腌好的排骨用慢火将其炸至两面金黄,起锅。 锅中放入姜蒜爆香,然后再放入排骨、紫苏翻炒。 (5)再放入少许糖跟酱油,盖上锅盖至收汁即可

2022年03月18日 0条评论 15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心之募穴

心之募穴为巨阙 【巨阙穴】位于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取穴方法】在人体的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取穴时,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将胸剑结合点与神阙连线4等分,在连线的上1/4与3/4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穴位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穴名解说】 【巨阙穴】Jù què(RN14),经穴名。出《脉经》。属任脉。心之募穴。别名:巨缺穴,巨送穴。 【穴位含义】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巨阙穴”。“巨”,大也。“阙”,通缺,亏缺也。巨阙名意指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位处胸腹交接处的凹陷部位,任脉上、下二部皆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为来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湿热水气,此气因其热,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巨大的空缺一般将外部的水气聚集,故名“巨阙穴”。巨缺名意与巨阙同。 巨阙穴归属任脉,有治疗口腔溃疡、失眠多梦、健忘、打嗝、呕吐、黄疸、粉刺等作用。巨阙穴的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穴位含义】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 心之募穴。理同巨送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水气,亦即是血。 【运行规律】由本穴外输心经所在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募集心经气血。 【巨阙穴位的作用功效】 缓解治疗打嗝、胸痛、心痛、心烦、惊悸、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吞酸、黄疸、泄利等; 缓解治疗失眠多梦、健忘、癫狂、痫证等; 缓解治疗口腔溃疡、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等。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 【巨阙穴位配伍】巨阙穴配内关穴治心绞痛;巨阙穴配章门穴、合谷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呃逆;巨阙穴配足三里、膻中穴、内关穴、三阴交穴、心平穴、心俞穴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巨阙穴配内关穴、人中穴治癫狂痫证;巨阙穴配神门穴治失眠健忘。

2022年03月17日 0条评论 19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1516171819…33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