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跟着景瑞学中医
健康

病例分享之慢性肾炎

艾灸治疗慢性肾炎。 余某,女,41岁。在某企业做库管,半年前由于身体疲劳、腰酸背痛而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尿中有少量红细胞,遂被确诊为慢性肾炎。由于西医治疗多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副作用,故选择中医治疗。 余某的肾炎应属于脾肾气虚、血失固摄所致。属于“隐匿性肾炎”。 艾灸是非常好的治疗方法,但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必须持之以恒,治疗效果不会是立竿见影的,必须要有思想准备,才能逐渐取效。 这也正应清代医家吴谦所说:“凡病久虚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 为其选穴膈俞、脾俞、肾俞、气海。并指导其在家艾灸。 灸至一月,虽潜血仍呈阳性,但面色变得红润,精力也充沛了。 灸至两个多月,尿检已无潜血。 嘱其要继续坚持艾灸,彻底根除。只有坚持,才可见到效果,这亦就是中医的“效,则守方”。

2023年07月31日 0条评论 10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今日学一药之僵蚕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主产于浙江、江苏。 传统医学认为, 僵蚕药性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肝风挟痰导致的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歪、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功效作用: 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作用。 息风止痉: 僵蚕味辛、咸,性平,入肝、肺经,有息风止痉、化痰定惊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风夹痰导致的惊痫抽搐、小儿急惊,以及破伤风。 祛风止痛: 僵蚕辛以散风,入肝、肺经,有祛散风热而止痛、明目、利咽、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化痰散结: 僵蚕味咸,能软坚散结,又能化痰,可用于治疗发颐痄腮(西医称为下颌骨骨髓炎、腮腺炎等)。 现代应用: 1、僵蚕具有镇静、抗惊厥、催眠的作用,可运用于有定惊、镇惊作用的中成药中,如回春丹、镇惊散、小儿镇惊丸、儿科七厘散、小儿太极丸、清热定惊散等。 2、僵蚕具有抗凝血、抗血栓等作用,可运用于心脑血管用药、祛风湿药中,如抗栓胶囊、麝香抗栓丸、回生再造丸、佛山人参再造丸、追风壮骨膏、特制狗皮膏等。 3、僵蚕具有美容作用,可用于治疗黄褐斑的中成药中,如丝白祛斑软膏。 4、僵蚕还可用于清热药中,如五粒回春丹、羚竺散、清咽润喉丸、消瘰夏枯草膏、疏风清热胶囊等。 需要注意,大家应该合理的使用中成药,不能随意用药。当您有用药需求时,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适宜人群: 僵蚕适用于惊痫抽搐者;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者;发颐痄腮者。 惊痫抽搐者: 僵蚕有息风止痉、化痰定惊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风夹痰导致的惊痫抽搐、小儿急惊,以及破伤风。 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者: 僵蚕有祛风止痛、明目、利咽、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发颐痄腮者: 僵蚕能软坚散结、化痰,可用于治疗发颐痄腮(西医称为下颌骨骨髓炎、腮腺炎等)。 需要注意,本品多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来治疗上述疾病,具体组方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合用药物情况等制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大家不要盲目用药。 禁忌人群: 尚不明确。 使用方法: 本品多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中药组方中,一般情况下,需要煎煮后内服。需要注意,具体的熬药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需要遵照医嘱,以保证药液能够发挥相应的疗效。 用量: 临床常用剂量为5-10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确,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间需要合用其他药物,请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温馨提示: 僵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调理身体,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以免发生用药风险。

2023年07月27日 0条评论 9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今日学一药之 百部

百部 别名:嗽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九丛根、九虫根、一窝虎、闹虱药、药虱药、九十九条根、山百根、牛虱鬼 性味:味甘、苦,性微温。 归经:归肺经。 古籍:百部古籍记载 补肾 化痰 健脾 润肺 杀虫 止咳 百部的功效与作用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 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 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用法用量:3~9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止咳,健脾,化痰,温润肺气,杀虫补肾。 润肺止咳(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证)用治多种咳嗽,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皆可使用。可单用或配伍应用。用治风寒咳嗽,可配伍荆芥、桔梗同用,如止嗽散;用治久咳不已,气阴两虚,则配伍黄芪、沙参等共用;用治肺痨咳嗽,阴虚病证,常配以麦冬、川贝母等药同用。 温润肺气:肺气上逆则气喘咳嗽,百部苦而下泄,善降气,所以能够下气散肺热,主润肺。用于肺寒咳嗽、肺结核等症。 散热解表:百部润而不燥,能开泄降气,清肺热而解表,用于皮肤疥癣、湿疹、牛皮癣、遍身黄肿、皮炎、湿疹等症。 杀虫灭虱(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用治头虱、体虱,可单取本品酒浸涂擦患处,如百部酊;用治蛲虫病,可单取本品浓煎,睡前行保留灌肠;用治阴道滴虫,阴部瘙痒症,可单用或配以蛇床子、苦参等,煎汤坐浴外洗;用治疥癣,常制成20%酒精液,或50%水煎剂外搽。据清代医学典籍《本草新编》记载,百部杀虫而不损耗气血,最有益于人,但是杀虫时需要量大一点,才能有效果

2023年07月27日 0条评论 9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案例 子宫下垂

分享一个子宫脱垂的病例。 患者,女性,50岁。是个体商贩,专卖早餐。其面色苍白,体态臃肿,疲倦乏力,说话声音也低微。 自诉:患有低血压和子宫下垂,经医院检查为中度下垂,小腹老有下坠感,特别是干活稍微重一点儿或累一点儿,就感到有东西从阴道掉下来,只好用手托上去;休息以后就会好一点儿,因为工作是站着卖东西,并且每天早上很早起,很是辛苦。这段时间,由于工作量大一些,活多一些,病情加重了,甚至咳嗽一声或走长路,都会掉下来,白带也多,天热时下体更感觉难受,备受煎熬。 此患者的症状为典型的子宫下垂症,一方面其年高气衰,肾气不足;另一方面,工作劳累而导致中气不固,气虚下陷,不能固摄胞宫。 故治疗应以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主。 一方面为其艾灸百会、中脘、关元;另一方面,让患者每日早、晚各做36次缩肛动作。 百会穴用艾条温合灸,每次灸10分钟,中脘和关元穴用温灸盒灸,每穴灸30~40分钟。用艾灸疗法可每日治疗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嘱其治疗期间注意多休息,劳逸结合,切勿过于劳累;不宜久蹲或提过重物品。 患者艾灸5次后,就感觉小腹有上抽感觉,下垂的次数也减少了;在其治疗一个疗程后,子宫已无外脱现象。 继续进行下一疗程。两个疗程后,子宫下垂症痊愈,同时困扰她的白带过多、低血压等症状也都已消失了。

2023年07月26日 0条评论 9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今日学一药之秦艽

秦艽,味辛、苦。性平。归胃经、肝经、胆经等。主要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秦艽是一味内宣外导之品,本品辛散苦泄,质润不燥,被称为“风药中之润剂”。其能祛风湿、通络止痛,是治疗风湿痹证的佳品。当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四肢关节酸痛,活动屈伸不利时,无论其病症寒热或者新旧,均可以取秦艽配合使用。 《本草正义》:“外通经隧,内导二便。” 秦艽还可以用来治中风不遂。其除了祛风湿外,还擅长活血养筋,舒筋络。对于中风后出现的半身不遂,口角歪斜,四肢麻木,言语不利等,单独应用大剂量的秦艽水煎服,有很好的疗效。 秦艽还能够退虚热、除骨蒸。秦艽也是退虚热的要药。治疗骨蒸日晡潮热,常常与其他的退虚热药一起使用,例如青蒿、地骨皮等,例如秦艽鳖甲散。 秦艽还能够治疗黄疸。其有很好的退湿热的作用,能够清肝胆湿热,从而达到退黄的目的。 秦艽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刺激消化道系统、皮肤过敏、损害肝肾等,禁忌主要包括风寒感冒患者、过敏人群、孕妇等。 1、副作用 秦艽具有清热利湿、祛风通络的功效,如果患者长期过量服用,可能会刺激消化道系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损害肝肾,使肝肾功能受到损伤。 2、禁忌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风寒感冒,此时服用该药物后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患者对药物中的成分过敏,服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发红、丘疹等过敏反应,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情况,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另外,孕妇服用上述药物后,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流产的情况。 除此之外,服用上述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服用,用药期间还要合理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吃辛辣刺激、过于油腻的食物,比如辣椒、麻椒、肥肉等,对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好处。用药一段时间后,还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

2023年07月25日 0条评论 10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案例分享之痛经

痛经的痛,只有经历过的女性才深有体会,谈例假即色变。想要大大改善甚至根治,艾灸可以解决。 分享一个痛经的病例 李某,女,26岁,已婚。患有痛经有6年左右。六年前去哈尔滨看冰雕,当时正好来了月经,受了风寒,后面来月经疼痛厉害,月经第二天尤甚,痛得直出冷汗,有点像过关一样。结了婚以后痛经有所缓解,但没见好。 李某的状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感受寒邪,造成血受寒则凝,血凝瘀滞经脉,而为痛经,此为虚中夹实。 治疗采用温灸盒隔姜灸,取穴关元、命门、腰阳关、膈俞。在月经前一周,每日治疗一次,至月经来则停止治疗。如此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面来月经不再疼痛。 女性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相辅相成,气行则经血行,气寒则经血瘀,血瘀经脉不通则痛。李某的病症为虚实相兼,在扶正的同时,还要祛邪,以期正复邪去。 李某患痛经已有6年左右,艾灸虽然能治好,但非朝夕。所以需要三个周期才能完全治愈,否则欲速则不达。 为其选的穴位,灸关元以温经行血,化瘀通经;灸命门可补益元气;灸腰阳关可通经脉,行气血;灸膈俞可补益气血,活血行血。

2023年07月23日 0条评论 9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中医谈晒背

假期来临,终于可以拖家带口出门远游了! 在法国,你会看到公园里,河边,海滩上到处趴着晒太阳的人群,外国人对太阳的喜爱跟中医没有关系,我想,该是人类原始需求之,求阳~ 是的,在咱们的中医经典传统文化里,万物吸收天地之精华,地球上的生命依靠着太阳的能量生存,万物生发也靠太阳。日光是天地间最精华的“阳”,对人体生命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中的阳气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人体中阳气就好像天体中的太阳一样,如果太阳不能正常运行,自然界中的生物必然不能生存,如果人的阳气失常,就会短寿和夭折。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十病九寒,阳气不足百病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手脚冰凉、虚胖、面色苍白、手足冰凉、痛经、免疫力低下导致的易感冒、鼻炎、咽炎、皮炎等健康问题,都是人体阳气虚弱或气血不足的表现,身体寒气淤积、阳气不足的信号。在中医看来,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阳气不够,寒气与湿气便交织凝滞在体内,不能化解,故而百病生。 所以阴寒重的人晒背就是最好的良药。《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晒背补阳 补阳最简单的调理方法就是晒太阳,晒太阳是我们获取阳气最原始的方式,以天时的阳气补人体的阳气。民谚有:“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之说,阳虚体弱、禀赋不足的人群适当晒哂太阳对改   三伏天晒太阳最适宜人群   1、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和疑难杂病有着病程绵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这往往会伤及机体的阳气,从而使疾病更难治愈。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代谢综合征、抑郁症、痴呆病等疾病都可以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补充阳气,达到“春夏养阳”的效果。   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的时间——三伏天晒太阳出汗,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正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体现。   2、心脑血管疾病人群   许多心血管病疾病人群也可以从日复一日的晒太阳中改善了身体状况,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比如血脂高、血糖高、腹部肥胖、体力活动少、压力大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晒太阳补充身体的阳气,加快新陈代谢,起到“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的效果,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即是通过晒太阳促进身体水液代谢和消化排泄,是中医汗、利、通三种治法的结合,促进外邪的排出,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对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有极大的好处。 ♥总之,晒背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也称为"太阳浴",其原理主要与中医学的理论和经络学有关。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一套络脉系统,称为经络,通过这些经络,气血运行于全身,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平衡。经络系统包括主要经络和脉络等。 阳气理论: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生理活动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阳气代表着活动、温热、外向的能量,太阳光是最直接的阳光,含有丰富的阳气。 经络与阳气的关系:经络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阳气的运行也与经络密切相关。阳气通过经络的流动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晒背的原理:晒背利用阳光中的阳气直接照射背部,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将阳气引入体内,增强体内阳气的运行。这样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免疫力,有助于调节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 ♥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晒背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医理论,但中医治疗应该因人而异,不同体质和疾病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时,晒背时需注意控制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曝晒引起皮肤损伤。在进行任何中医疗法前,最好先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023年07月22日 0条评论 8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今日学一药之槟榔

今日整理药柜,发现几袋花里花俏的药片片,认真一看,原来是槟榔,忽然想起N年前去台湾被人骗着吃鲜槟榔,吐到肠子都快翻转了;妈妈咪呀,事实上槟榔是一款功力相当不错的中草药,特别是经历疫情,我对它的感情,蹭蹭蹭深了上了~ 槟榔, 又称宾门药饯、槟榔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其成分有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月桂酸、棕榈酸、亚油酸、槟榔红色素等,性温,味苦辛,具有破积下气、行水杀虫的功效,主治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等症。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 “槟榔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每年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剥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即可入药。 槟榔确有破积消食的功效,《方脉正宗》中载方,治食积满闷、水谷不化、腹满胀痛:槟榔二两、白术三两、麦芽二两、砂仁一两,俱炒研为细末,每日早晚服三钱,白汤调服。《古今医方集成》中所载的中成药“槟榔四消丸”具有清理肠胃、化滞消食、利水消胀的功效。方中以槟榔为君药,消导食积,辅以牵牛子泻水消积,香附理气消滞,猪牙皂豁痰散结,四药合用,故称“四消”,配以灵脂、大黄活血化瘀、泻热导滞,其化滞消食的功效显著。 食用功效如下: 1、解酒:能解乙醇毒性,并能解酒后迅速排泄。可解酒后头痛脑涨,脸红等症状。缓解酒精在胃内吸收,保护胃粘膜。 2、消食: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于治疗饮食积滞证。 3、止呕消嗳:降胃气,调脾胃。 4、驱虫作用:槟榔碱是有效的驱虫成分。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瘫痪作用,使全虫各部都瘫痪,对牛肉绦虫则仅能使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而对中 段和后段的孕卵节片则影响不大。体外试验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槟榔碱对蛔虫也可使之中毒而对钩虫则无影响。槟榔与雄黄、肉桂、阿魏混合的煎剂给小鼠灌 服,对血吸虫的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与萱草根、黄连及广木香一起用于治疗小鼠血吸虫病则无效。 5、抗真菌、病毒作用: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和水浸剂对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关。 6、抑癌抗瘤:预防癌症,降低癌变的发生率。延缓和抑制癌细胞生长、扩散。使癌细胞退化、萎缩。 7、健脾: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8、明目:维生素A对眼睛的发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成视网膜视杆细胞感光物质。提高眼睛的抗病能力和预防夜盲。钙:增加眼球壁的弹力,防治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9、 止泄:用于脘腹胀痛;泻痢后重。 10、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消水肿作用。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可治疗全身水肿等。 11、其他功效:治疗疟疾、脚气病。 适用人群 适宜患有肠道寄生虫病、胸膈满闷、痞胀呕吐、脚气病,以及青光眼、眼压增高者食用;适宜过食肥甘油腻、醉酒之人食用。 禁忌人群 气虚下陷、中虚气弱、病后产后者以及孕妇忌食。泻后、疟后虚痢患者切不可用。

2023年07月19日 0条评论 92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什么叫背俞穴

背俞穴的概念及作用 (一)背俞穴概念: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背俞穴。 (二)背俞穴位置:背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大体上依脏腑所处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 (三)背俞穴名称:背俞穴的内容首载于《灵枢·背腧》,背俞穴 (四)背俞穴作用:能反映五脏六腑的虚实盛衰。 当背俞穴局部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结节、陷下、条索状物、压痛、过敏、出血点、丘疹及温度或电阻变化时,往往反映相关脏腑的功能异常。《素问·阴阳应象大沦》说:“阴病治阳。”意指背俞穴在临床上主要是以诊察和治疗与其相应的五脏疾患为主。 如肺俞治咳嗽、喘息、寒热;脾俞治腹胀、飧泄等。 背腧穴不仅对脏腑病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也经常用作治疗与之相应脏腑有关的五体,五宫疾患。 如肝主筋,开窍于目,所以筋挛瘈疭,目视昏糊,取用肝俞、胆俞;脾主肉,开窍于口,则四肢懈惰,肌肉萎软,唇反等,可选脾俞、胃俞等。 背俞穴在临床上往往与相应募穴相配,称为俞募配穴法,用以治疗有关脏腑病证。

2023年07月16日 0条评论 9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案例分享之梅咳气

分享梅核气,艾灸解肝郁 陈某,男,31岁,政府某部门公务员。2007年9月某日来诊。自述:今年年初单位人员晋升,自己却未能升迁,心中十分不快。后来发现同事好像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经常夜长梦多,胸闷心烦,还感觉咽部不适,似有异物,咳不出来,咽不下去,并不时发痒,引发干咳,无痰,饮水后症状略减,颇为痛苦。曾到医院用仪器检查过咽部,但为检查出异样,让陈某更加忧心忡忡。 从外表看,此人无精打采、沉默寡言,一副情志不畅、郁郁寡欢的样子。据其所述,应属于情志不畅,而致肝气郁结化火,造成痰气凝结。 治疗:先用三棱针给其商阳穴放血,再用艾条施温和灸,取穴为天突、大椎、大杼、风门、翳风等穴,每穴各灸5~1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同时嘱其放松心态,切忌忧思恼怒。 第一疗程后,患者自感咽部瘙痒感略有减轻,干咳次数减少。 继续治疗两个疗程后痊愈。 梅核气是中医病名,是一种患者总觉得咽喉有东西梗塞,状如梅核,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张仲景《金匮要略》称之“喉间如有炙脔。其病多由忧思恼怒,七情所伤,以致肝气郁结,痰湿凝聚,上逆咽喉而成。”此症的治疗,可试用艾灸,多可见效。

2023年07月16日 0条评论 8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2345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