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养生速递
健康

最佳蔬菜-西兰花

蔬菜里面,最养生的,当属西兰花! 西兰花性平、味甘;可补肾填精、健脑壮骨、补脾和胃 花菜基本分为两种,最近还发现了紫色,红色的,蛮有趣的, 绿色为西兰花、青花菜。白、绿两种菜花营养、作用基本相同,绿色的较白色的胡萝卜素含量要高些。西方人把菜花叫作“天赐的良药”和“穷人的医生”。 功效如下   1、增强免疫   西兰花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有利于人的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肝脏解毒,增强人的体质,增加抗病能力。   2、保护肠道   西兰花富含纤维素可以预防便秘,保持健康的消化道,降低结肠癌的风险。充足的纤维能促进规律性排泄粪便,排泄毒素最近还能调节免疫系统和炎症。西兰花含有吲哚硫代葡萄糖苷,在胃里这些化合物会被分解成吲哚咔唑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结合并激活肠内层芳香烃受体,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起到养护胃肠道的作用。不过在食用西兰花时应要充分咀嚼后再吞咽,才能有助于减轻肠胃负担,还有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膳食纤维中裹含着的营养元素。   3、减缓衰老   西兰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有助于保持皮肤弹性。所以西兰花不仅具有保健功效,还有很强的促进皮肤年轻化,保持青春不老的作用。而且吃西兰花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对保护大脑和视力也有一定的功效,因此可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4、降压降血   西兰花中有一定量的黄酮类物质,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可以抑制血液中的胆固醇等脂肪过快氧化,保护心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丰富的膳食纤维刺激肠道蠕动,缩短肠道废弃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同时带走多余的胆固醇和脂肪,有降血脂的作用。   5、减肥瘦身   西兰花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而热量较低,每杯(240毫升)仅23~32千卡,因此对于希望减肥的人来说既可以填饱肚子,而又不会使人发胖。   6、帮助消化   西兰花中富含的胡萝卜素可促进身体胃肠的健康和消化,还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等营养元素,这些成分对帮助消化非常有效。   7、保护血管   西兰花中含有一种叫莱菔硫烷的化学物,能“启动”血管内的一种保护性蛋白质,形成自身的防卫系统,从而避免血管阻塞。   8、预防癌症   西兰花中的膳食纤维有润肠通便,预防肠癌的作用。大量的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C,胡萝卜硫素,类黄酮物质,硒等)有抑制癌前病变,防癌的作用。 校友送来的电饭锅,晚上基本不吃米饭的我,为了体验这传说中神到不行不行的电饭锅,特煮了一锅饭,接着认真做了个搭配的菜;嘿嘿,果然饭粒如珍珠,香润可口,感谢贴心的人啊! ♥西兰花怎么吃防癌效果好?   西兰花的传统做法一般是水煮或炒,但国外研究发现,西兰花水煮或者烹炒会让营养成分严重流失。西兰花煮的越久,抗癌作用就越小,水煮5分钟,其中的抗癌成分就会流失20%~30%,超过10分钟会流失至少50%,如果超过30分钟,抗癌物质基本全部丧失。因此,专家建议西兰花最好采用隔水蒸或者微波蒸的做法,这样做出来的西兰花最抗癌。   隔水蒸西兰花   锅里加水烧开,放入蒸架,将装有西兰花的蒸盘置于蒸架上,盖上锅盖,一般蒸5分钟就可以了。

2022年10月18日 0条评论 12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秋闻石榴香又甜,功效何其多

秋天,是吃石榴的时节。石榴因其颜色鲜艳,在水果摊上格外引人注目。掰开石榴,晶莹如宝石般的籽粒十分讨喜,令人垂涎三尺。 自古石榴寓意着“多子多福”,被视为吉祥之物,同时还是很好的药食同源之物呢。进入秋季以后,昼夜温差增大,正是人们生病较多的时节。此时小小的石榴就派上大用场了,可谓是秋季养生“黄金果”。 石榴被称为“九州奇果”,药食同源 石榴性味甘、酸涩、温,《本草纲目》记载:“榴者,天浆也,止泻、化淤、清渴、祛火”,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石榴)其性微凉,能敛肝火,保合肺气,为治气虚不摄肺劳喘嗽之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榴富含丰富的果糖、优质蛋白质、易吸收脂肪等,在为人体补充能量和热量同时不增加身体负担,其中更独有两大抗氧化成份:红石榴多酚和花青素,有助于人体消化、抗胃溃疡、软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样功效。 ♥01生津止渴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常表现出诸多“津亏液少”的秋燥,石榴味道酸甘,生津润燥,正合时令。在营养学上,石榴属于浆果的一种,浆果类水果水分含量非常丰富,石榴的水分含量平均可以达79.1%。 所以《本草纲目》中写道:甜石榴的药用效果是“主治咽喉燥渴”,直接说明了石榴的一大特点。 ♥02增强免疫力 石榴的营养十分丰富,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有机酸、糖类、B族维生素、叶酸、胡萝卜素、维生素E及钙、铁、磷、钾、镁、锌、锰、钠、硒等,能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和缺失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03保护心血管 据分析,石榴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抗胃溃疡、助消化、软化血管,降血脂、血糖和胆固醇等多种功能。 《临床营养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证实,如果每天饮用一杯石榴汁,连用两周,减缓氧化过程,并可减少已沉积的氧化胆固醇,即使停止饮用,这种神奇的功效仍可持续一个月。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石榴汁预防和缓解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的效果比红葡萄酒、番茄汁更佳。 ♥04预防老年痴呆 赫德斯菲尔德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石榴中的一种化合物(安石榴甙),对大脑健康起到保护作用,也就是说老年人喝石榴汁可防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症。纯度100%的石榴汁,约含有3.4%的安石榴甙。 ♥05美容护肤 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这在新鲜水果中比较少见。 据营养学分析,平均每100克石榴的可食用部分中,总维生素E的含量可达4.91毫克。 维生素E在人体内可以发挥抗氧化作用,清除对细胞和组织有毒害作用的自由基,从而起到延缓衰老和协助细胞及组织修复的作用。 ♥06保护乳腺 常吃石榴有助于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一项医学研究表明,石榴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可抑制雌激素的产生,具有预防雌激素敏感性乳腺癌的可能。 ♥07减少焦虑 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的烟酸和维生素D有助于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可减轻人体疲劳,舒缓紧张心情。 此外,石榴中丰富的锌、镁等微量元素有助于调节人体电解质平衡,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膜的稳定性,有安神作用。 石榴一身都是宝 除了石榴的果肉,中医认为,石榴的叶、花、果皮、根也都能入药。 01石榴皮 据《本草纲目》记载:“石榴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止带。” 由于石榴皮具有涩肠止泻,止血,杀虫之功,因此,也成为了临床上儿科常用中药。 平日里,取5克干石榴皮(鲜品用量加倍)加水煎煮代茶饮,小孩饮用时可适当加入红糖。此茶对于久泻久利,大便出血者能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但是,石榴皮收涩且石榴皮碱有毒,不可过量使用,一般3~9克即可。 泻痢初起者、邪气壅盛者忌服。 02石榴叶 石榴叶具有收敛止泻,解毒杀虫之功效。 治急性肠炎,水泻不止时,可取石榴树叶60g,生姜15g,食盐30g,炒黑。煎汤代茶,频频饮服。另用葱白、大粒食盐各适量,放锅内炒热,布包敷于腹部。 若不小心划伤,可以取适量石榴嫩芽叶揉搓至叶子变色,然后敷在小创口处,可以起到止血、消炎之功。 03石榴花 据苏颂《图经本草》记载:“石榴花可治心热吐血,外敷可治金疮出血。” 在石榴开花的季节,如果恰好遇上鼻出血时,可取鲜石榴花适量,将其揉成小团,填塞鼻子,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04石榴根 石榴根具有驱虫,涩肠,止带之功效,常用于蛔虫,绦虫,久泻,久痢,赤白带下。

2022年10月17日 0条评论 10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今日学一穴之 伏兔

【伏兔】 属足阳明胃经。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髌骨上缘上6寸。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主治:膝腿麻痹,酸痛,屈伸不利,下肢不遂;腰痛,寒疝,腹胀腹痛。 配伍:配肝俞,有温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寒疝;配髀关、阳陵泉、足三里,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膝腿冷痛、无力。 疗法介绍 主治:腰腿痛,下肢麻木,瘫痪,脚气,荨麻疹 伏兔穴 取穴方法:伏兔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解剖: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疾病: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人体穴位配伍:配髀关穴、阳陵泉穴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 1~2寸。 别名:外勾穴,外丘穴。 穴义: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名解: 1)伏兔。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随风气飘扬和随经水冲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如停伏之状,故名。 2)外沟、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沟,外丘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且沉降在胃经经脉之外。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胃经之外,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脾土中渗出后下行阴市穴,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腰椎盘突出的朋友 只需敲打伏兔穴便可 怎么敲打伏兔穴呢?很简单,用拳头直接敲打伏兔穴即可。  

2022年10月16日 0条评论 12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来碗羊肉汤如何

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补中气,益肾气的作用。它也是历来民间冬季进补的重要食材之一。 ♥羊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和猪肉相比,不论从脂肪还是胆固醇方面,都是比较少的,但是蛋白质却比较多,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以及铁、锌、硒的含量颇为丰富,多吃些羊肉,有助于身体免疫力。 ♥秋冬时候多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气不通不畅者,多吃羊肉可以补气,健身。 ♥羊肉性温,冬天多吃可以起到暖胃的作用,让胃的运动更合理。脾虚者,饮食不好,而羊肉可健脾,吃后可调理,饮食会好转。气不顺者,如经常咳嗽之人,因为体内害气重,所以多吃可以让气顺畅,心情舒畅。冬天多吃羊肉可以抵御寒冷,让我们整个身体暖和起来,比其它的补品来得实际。 研究表明,羊肉中存在一种抗癌物质CLA,这种被称为CLA的肪酸能抑制癌细胞的生知。对治疗皮肤癌,结肠癌以及乳腺癌有明显效果。 做法: 羊肉洗净,冷水入锅,焯干净血水浮沫 羊肉是具有补中益气、温胃助阳功效的食物。而山药是一味具有强壮身体,补益脾胃的药食同源的食物。适用于脾胃气虚、身体消瘦、食欲不振的人。一起服用可补虚损、温肾阳、健脾胃、益精气。有补脾益肾、温中暖下之效,同时还能养颜通便。 ♥姜,拍散,投入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常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胃气不和的呕吐,风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有抗菌、抗癌,以及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其特有的“姜辣素”能有效治疗因过食寒凉食物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此外,生姜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生姜中的姜酚还有较强的利胆作用。 ♥当归5g 当归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补血活血,能调经,为妇科要药。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养血润肠通便功效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黄芪15g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苁蓉20克冲洗干净,投入煲中 补肾,益精,润燥,滑肠。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 ♥枸杞5克 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 ♥红枣10个,冲洗干净,投入煲中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而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 、多种微量钙以及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份。 全部入煲,大火煲开,小火炖至肉烂。 加盐调味,撒香头(香菜,香葱,蒜叶,芹叶随你喜欢)即可食用。

2022年09月30日 0条评论 112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三黄汤

最近几天咱们陆陆续续谈了 黄琴 黄连 黄柏 其实,这三样合起来,就是一名方 "三黄汤"   [ 三黄汤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也有用大黄的)组成。 三味药物可以在一起煎汤服用,也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 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泻心火之作用。 在临床上,也可用于辅助胃火炽盛,而引起的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大便秘结等湿热,实热。   ♥三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三黄汤由、黄芩、黄连、黄柏组成。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实热症,症见、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等属实热症。 三黄汤在中药中有多种成分多, 在临床上,三黄汤可辅助三焦所有火邪,包括便秘、吐血、流鼻血、排尿出血等出血症状。 在现代疾病中,脑出血、神经症、高血压、皮肤痈疮、肺炎、痢疾、黄疸等都是三黄汤的辅助范围。 对于败血症等难治性疾病,也可以用三黄汤对症辅助,更年期妇女可以用三黄汤纠正失眠症状。 ♥三黄汤的配方和用量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引仲景:三黄汤 别名《千金》三黄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篇·附方》)。 处方:麻黄3.5克黄耆1.5克黄芩2.2克独活3克细辛1.5克 制法:上五味,嚼咀。 功能主治: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为两次服。一服小汗,再服大汗。 心中热,加大黄1.5克;胀满,加枳实1克;气逆,加人参2.2克;心悸,加牡蛎2.2克;渴,加栝楼2.2克;先有寒,加八角附子2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引仲景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三黄汤 处方:大黄9克黄芩6克甘草3克栀子27枚 制法:上四味,嚼咀。 功能主治:治下焦热结,不得大便。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60毫升,分三次服。 若大便秘甚,加芒消28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2022年09月29日 0条评论 14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今日学一药之黄琴

黄琴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黃芩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現如今已經被廣泛運用,對人體健康有很多好處,比如可以降低血壓,可以幫助清熱解毒,黃芩還具有有抗菌抗病毒甚至抗癌等強大的功效。 1、清熱解毒 研究表明,黃芩有解熱的性質。黃芩有解毒作用,與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關。 2、抗炎 黃芩素、黃芩苷能夠抑制急性炎症反應。抑制炎症模型滲出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劑性關節炎。 3、降低血壓 黃芩酊劑、浸劑、煎劑、醇或水提取物、黃芩甙均可引起降壓作用。浸劑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腎性高血壓,酊劑可使神經性高血壓回至正常。 4、利尿 在急性利尿實驗中,黃芩甙元作用最強,漢黃芩素次之。黃芩醇提取物及煎劑亦有利尿作用。 5、抗菌 黃芩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6、抗病毒 黃芩能夠抑制流感病毒、B型肝炎病毒。 7、安胎作用 黃芩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朮、竹茹等配合應用。 8、抗癌作用 黃芩能夠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細胞的產生和擴散。 9、可用於發熱,或肺熱咳嗽,及熱毒瘡瘍等。黃芩治熱病,常與黃連、梔子等搭配;若是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等藥同用。 10、還可用於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引起的瀉痢、黃疸等症。對濕熱瀉痢、腹痛,與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禁忌: 性寒,阳虚脾胃虚寒者医嘱

2022年09月20日 0条评论 132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今日学一药之黄连

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尤长于清中焦之热,治疗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干姜、半夏、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2、湿热泻痢,本品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黄连的禁忌 1、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拉肚子,影响到肠胃的运化功能,从而会影响到食欲,导致消化不良。除非体内有实热,否则慎用。 2、黄连具有着清热解毒以及消炎作用,对于大肠杆菌等都具有着抑制作用。可以泡水喝,但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不宜服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因为是苦寒之品。 3、一般中病既止不宜久服,最好饭后服用。黄连的用量病轻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儿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黄连。

2022年09月20日 0条评论 112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今日学一药之黄柏

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用法用量】 3 ~12g ;外用适量。 【功能与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黄柏的功效作用 ♥抗菌。 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各型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尤强。在黄连解毒汤中黄连、黄柏的抗菌活性有协同作用。本品对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本品对多种真菌、滴虫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品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有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其对细菌呼吸和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还能明显减少金葡菌毒素的生成并促进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降压。 本品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其所含的多种生物碱如小檗碱、黄柏碱、巴马亭、药根碱、木兰花碱均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与阻断神经节、抑制血管中枢、抗交感神经介质有关。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本品对实验性溃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抗溃疡活性比小檗碱为强。黄柏、小檗碱、黄柏酮能兴奋肠平滑肌,促进肠管收缩;黄柏内酯能使肠管弛缓。本品对胰蛋白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功效,此作用与小檗碱无关。 ♥利胆。 本品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和胰液分泌,促进胆红素排出。 ♥镇咳作用。 黄柏果实的挥发具有镇咳作用,其镇咳成分主要为香叶烯。并从挥发油中分得小檗碱和5,5'—二甲基糠醛醚。 ♥泻火除蒸。 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黄檗易去除大肠湿热以治泻痢;还可治愈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症状,黄檗主入肾经可以退骨蒸,用来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等症,如黄柏与知母、地黄、山药等配伍的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禁忌:性寒,阳虚脾虚者遵医嘱

2022年09月20日 0条评论 12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今日学一药之栀子

中药里的清火高手——栀子 《神农本草经》说: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功于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栀子苦寒,善清三焦之火,善治头面五官各类火毒上攻。纵观历代有关中药的记载,栀子是为数众多的清热药中唯一一味有着清泄三焦功效的药物。 黄芩偏清上焦热,黄连偏清中焦热,黄柏偏清下焦热,栀子清三焦火。 自古以来,人们运用栀子的苦、寒药性来治疗三焦湿、热症候。栀子清泄三焦之说,便是人们在数千年来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这里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三焦”。三焦是一个中医概念,是“六腑”之一,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 上焦一般指膈以上的部分,包括心肺两脏、头面部及上肢;中焦指膈以下,肚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下焦指肚脐以下的部分,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下肢以及男女的生殖系统。三焦是人体之气上下运行的通路,也是人体的水液上下运输的通道。 三焦之火常表现为实火: 上焦(心、肺)有火表现为头痛、目赤、口干、口苦、溃疡、耳鸣、咳嗽等; 中焦(脾、胃、肝、胆)有火表现为口臭、消谷善饥或不思饮食、呃气上逆、脘腹胀满等; 下焦(肾、膀胱、大小肠)有火则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栀子似心,归心、肺经,善于清胸膈中郁热,所以栀子豉汤治疗虚烦不得眠。同时,栀子色红黄,善于清热利湿,退肝胆、脾胃中焦湿热郁蒸之黄疸。 所以古方茵陈蒿汤用栀子,以其善于清利中焦湿热。再者,栀子善于降火,导热从小便泄去,它能从上往下把热火降入三焦水道,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让黄赤的小便转为清白。所以古方八正散治疗各类膀胱炎、尿道炎,里头用到栀子。 栀子清泄三焦湿热之功效不仅与其苦、寒药性有关,更重要的是栀子本身“质轻扬”、“性屈曲”。 栀子“质轻扬”故而其升可散上焦之伏火;栀子“性屈曲”故而其降可泄下焦之邪火,居于中焦则可清泻中焦湿热。进一步说明了栀子是依赖其“可升可降”的药性特点来清泄上、中、下三焦之热邪的。 方氏(桂谷山抄)曰:盖栀之为性,可升可降,气味虽居苦寒,而气本轻清……专取此清空寒化之物,能解心肺之伏火,转炎歊为清肃者也,所以三焦浮游之火,六郁气结之火,皆可清也。 朱丹溪曰:栀子泻三焦之火,及痞块中火邪,最清胃脘之血。其性屈曲下行,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凡心痛稍久,不宜温散,反助火邪。故古方多用栀子以导热药,则邪易伏而病易退。 卢不远先生曰:凡苦寒之物,能下能坚,惟栀子反使坚结者,解而上出,火空则发之义也,故并作涌泄之剂。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所以凡眼中结膜发炎,目赤肿痛,口腔、鼻腔炎热肿痛,以及咽喉红肿热痛,甚至中耳炎、鼻窦炎,但见脉势弦实有力偏数者,都是三焦热盛,这时栀子均可放胆使用。 栀子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用法:煎汤:5-10克 所以这栀子清三焦火,上能清心肺热,中能清肝胆脾胃热,下能清膀胱水府热,又能引众热下归水道,使浊火下排,不上炎上扰,自然神明清静,身心和调。 不过,栀子苦寒,可能会引起轻度腹泻,所以脾胃虚弱的人最好不要用

2022年09月20日 0条评论 11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先排毒后补始为养生之最

进补之前不先考虑排毒,是关门留寇之举 ,不如不补! 怎么说呢? 进补不排毒,虚不受补,是因为毒素太多了,影响人体的营养吸收。 就像房间里面堆满了拉圾,这时即使搬进来一套高档家具、豪华沙发,但房间里依然有垃圾,到处脏兮兮。 现在的人谈到养生,总有个误区,认为吃这个,补那个就是养生了! 现代人,不缺补! 实际上想要身体好,首先要解决是排的问题,而不是补的问题! 所有的病源于一个字:堵! 而养生的精髓源于一个字:通! 经络不通,吃再好、再贵的保健品,或吃再好的药品都没用! ♥身上的四大祛湿开关 中医专家指出,按摩是一种很好的祛湿方法,通过按摩疏通经络,就能把体内的湿毒顺利排出。常按身体4大祛湿穴位,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 1、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5分钟,亦可用四指并拢,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2022年09月20日 0条评论 10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1314151617…117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