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小蔡医馆
  1. 首页
  2. 养生速递
  3. 正文

十三鬼穴之二

2020年08月20日 27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十三鬼穴因年代久远,历代针灸医家大都极少涉猎而几近淹埋;现当代中医学院数版《针灸学》教材对此亦少涉及,仅见于1957年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编写的《针灸学》附篇“参考资料”中载有“孙真人十三鬼穴歌”

一、出处及命名

十三鬼穴出自唐代大医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癫第五》,其云:“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

又曰:“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 术家秘要,缚鬼禁劾五岳四渎,山精鬼魅,并悉禁之。有目在人两手中十指节间。......”

根据《千金要方》所载,现归纳十三鬼穴依次是:

第一针人中穴,名鬼宫;

第二针少商穴,名鬼信;

第三针隐白穴,名鬼垒;

第四针太渊穴,名鬼心;

第五针申脉穴,名鬼路;

第六针风府穴,名鬼枕;

第七针颊车穴,名鬼床;

第八针承浆穴,名鬼市;

第九针劳宫穴,名鬼路(与第五针重名);

第十针上星穴,名鬼堂;

第十一针男为阴下缝,女为玉门头,名鬼藏;

第十二针曲池穴,名鬼臣;

第十三针当舌中下缝之海泉穴,名鬼封!

标签: 跟着小菜学中医
最后更新:2020年08月20日

angelina cai

保持饥渴的专注,追求最佳的品质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取消回复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