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小蔡医馆
  1. 首页
  2. 养生速递
  3. 正文

鬼门十三穴之三

2020年08月20日 28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十三鬼穴归纳以下几点:

1、尽管十三鬼穴出自《千金要方》,但孙思邈明确说是引证“扁鹊”之言,换言之十三鬼穴不是出自隋唐,而是出自战国时期的扁鹊学派;作为珍贵的史料,孙思邈将其收入《千金要方》。

2、扁鹊学派反映出中医学形成的早期阶段,其特征之一就是医巫不分。对此,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若。’乃出其怀中药与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

3、说到扁鹊学派,我们自然想到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有关医经类著述的记载,共七种216卷:《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九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 由此可知,至少到了汉朝,中医学已先后形成了三大学派:扁鹊学派、白氏学派、黄帝学派。

可惜的是,我们今天见到的仅有《黄帝内经》的残本,余者早已散失。有学者(如李伯聪)经过严格考证,得出“扁鹊学派的创立早于黄帝学派”的结论。而中医学发展到《黄帝内经》阶段,显然已经与巫术分离,如《素问·五藏别论》就明确指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4、唐代大医孙思邈,是继张仲景之后的又一位杰出医家,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与临床价值,研究其著作者代不乏人,其博大精深至今仍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庆幸的是,吾辈尚能从《千金要方》保留下来的珍贵史料中窥见扁鹊十三鬼穴之一斑。

未完待续~

标签: 跟着小菜学中医
最后更新:2020年08月20日

angelina cai

保持饥渴的专注,追求最佳的品质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取消回复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