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小蔡医馆
  1. 首页
  2. 养生速递
  3. 正文

处暑养生

2020年08月22日 29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由于时入处暑,因此,今日特插入话题"处暑养生"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今年的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2日。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至,表示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北方气温下降明显,率先出现了秋高气爽的天气;南方感受"秋老虎",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到高温天气。

俗语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此时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变幻,形成较大的温差,人们往往对此时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感冒等流行疾病。处暑节气是个"多事之秋"。

同时,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处暑养生,概括起来总共9个字——强正气、排余毒、防秋燥,顺应阴阳之气的变化不但可以保持当季的健康,还可以起到排出体内余毒,为下一季度储备能量的作用。

处暑养生,当注意三大点:节气灸、食疗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那么谈一下2020年8月22日起

处暑之节气灸穴位

在处暑前后坚持艾灸调理,可以通过艾草燃烧时产生的热力刺激人体的经穴,使经络中的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强对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濡养,以达到强正气、排余毒、防秋燥之效!

处暑前后,宜艾灸以下穴位:

一、强正气:
艾灸身柱、关元

1、身柱穴

位置:督脉腧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补气 壮 阳、益智健脑、宣肺止咳、宁神解痉。

身柱穴正是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艾灸身柱穴,可以通过外面的刺激,调节内在的脏腑。现代常用于调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癫痫,加强免疫力等。

2、关元穴

位置:任脉腧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

功效: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

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是周身阳气之源,源足乃支流长也。

“《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

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延年益寿。

二、排余毒:
涌泉、太冲、商丘、少府

1、涌泉穴

位置:属足少阴腎经,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功效:补肾强体、备孕暖宫、引火下行、养生安眠。

涌泉穴是人体最低的穴位,如果人体是一幢大楼,这个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经常艾灸它,使正气上升浊气下降,排毒效果明显。

如果坚持每天刺激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临床上常用涌泉穴来调理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的疾病,比如高血压、咽喉痛、小便不利、大便难、足心热等。

2、太冲穴

位置: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功效:排肝毒、消肝火、平稳情志

肝脏毒素积累过多,会出现偏头痛,脸部的两侧长痘痘,还会出现痛经。

肝脏是体内调控情绪的脏器,一旦肝内的毒不能及时排出,阻塞气的运行,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良情绪。艾灸太冲,可以明显的平复心情,疏肝理气!

3、商丘穴

位置:足太阴脾经,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健脾化湿、调理脾胃、消炎镇静

当脸上长色斑或白带过多,或口气异常等,可能暗示您该为脾脏排毒了,这时候灸灸商丘,效果非常好!

商丘穴还对腹胀,肠鸣,泄泻,便秘,舌本强痛,黄疸,癫狂,咳嗽,痔疾,足踝痛等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4、少府穴

位置:手少阴心经,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功效:清心泻火、理气活络

少府穴是心经的荥穴,对于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失眠、面红目赤、小便赤黄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是心脏病的急救大穴。

三、防秋燥:
艾灸肺俞、风门

1、肺俞穴

位置: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部的腧穴,

功效:解表宣肺、肃降肺气。

肺俞穴是直接调治多种肺脏病症的腧穴,如伤风感冒、咳嗽、哮喘、咳血、肺痨等。另外,肺气通于鼻,肺与皮毛相合,所以,肺俞还可以防治各种鼻病(如鼻塞、流涕、鼻炎、鼻窦炎、鼻出血)以及皮肤病等。

2、风门穴

位置:风门乃风邪出入之门户,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功效:祛风散寒,宣肃肺气,预防外感疾病。

风门主调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头项强痛、背痛等。《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常用风门配用肺俞,可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通则不痛的目的。

处暑前后常灸肺俞穴、风门等穴可以补肺卫之气、祛散风寒外邪,达到预防外感疾病的目的。

标签: 跟着小菜学中医
最后更新:2020年08月22日

angelina cai

保持饥渴的专注,追求最佳的品质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取消回复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