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小蔡医馆
养生速递

十三鬼穴之二

十三鬼穴因年代久远,历代针灸医家大都极少涉猎而几近淹埋;现当代中医学院数版《针灸学》教材对此亦少涉及,仅见于1957年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编写的《针灸学》附篇“参考资料”中载有“孙真人十三鬼穴歌” 一、出处及命名 十三鬼穴出自唐代大医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癫第五》,其云:“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 又曰:“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 术家秘要,缚鬼禁劾五岳四渎,山精鬼魅,并悉禁之。有目在人两手中十指节间。......” 根据《千金要方》所载,现归纳十三鬼穴依次是: 第一针人中穴,名鬼宫; 第二针少商穴,名鬼信; 第三针隐白穴,名鬼垒; 第四针太渊穴,名鬼心; 第五针申脉穴,名鬼路; 第六针风府穴,名鬼枕; 第七针颊车穴,名鬼床; 第八针承浆穴,名鬼市; 第九针劳宫穴,名鬼路(与第五针重名); 第十针上星穴,名鬼堂; 第十一针男为阴下缝,女为玉门头,名鬼藏; 第十二针曲池穴,名鬼臣; 第十三针当舌中下缝之海泉穴,名鬼封!

2020年08月20日 0条评论 28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十三鬼穴(一)

庚子年七月初一,忽然想,今天开始,给大家点点滴滴,细谈中医针灸科,出神入化之十三鬼穴: 十三鬼穴(全身组合穴),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古人认为精神疾患是由鬼邪作祟所致,故把治疗这类疾病的穴位称作“鬼穴”。为战国时期扁鹊所创。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拓为十五穴。 十三鬼穴出自《千金要方》。因旧说精神疾患由鬼神作祟所致,治疗穴位均冠“鬼”字为名,又以其数为十三,故称十三鬼穴。历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今多指人中(鬼宫)、少商(鬼信)、隐白(鬼垒)、大陵(鬼心)、申脉(鬼路)、风府(鬼枕)、颊车(鬼床)、承浆(鬼市)、劳宫(鬼窟)、上星(鬼堂)、男会阴女玉门头(鬼藏)、曲池(鬼腿)、海泉(鬼封)等十三穴。参见各该条。另有南北朝时期徐秋夫所言的十三鬼穴。

2020年08月19日 0条评论 24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秋谈艾,之主中脘

昨天谈完秋季艾灸最佳穴位之身柱,还有另外一个相当重要的穴位适合秋季灸的~中脘穴,因其主降气,详情: 1.补肺气 秋三月艾灸中脘穴的好处,第一个补肺气。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这个是《内经》的原文。那么艾灸中脘穴就可以刺激到肺手太阴之脉,可以补肺气。 特别是对于反复咳嗽的人,很多我们最后都是通过灸中脘去收尾的。 2.降气化浊,调理口腔溃疡 中脘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的「腑会」,它在气机上主要是以降为主。 秋天的主要契机正是往下降的、肃杀的、收敛的,它很符合秋天的节气特点。 既然可以降气,那么胃里面有很多浊气的,比如还没有消化完的食物,灸中脘穴就可以降浊气。 如果浊气不降,一个是容易有胃胀,另外一个是浊气上升起来容易发生口腔溃疡。 好多人老问口腔溃疡怎么灸,我记得效果最好的一次,有人满嘴口腔溃疡,灸一次中脘穴,第二天起来整个嘴巴的口腔溃疡都消失了。 这也是他自己有口腔溃疡以来好得最快的一次,从此成为一个忠实的艾灸粉。 3.降火,预防艾灸上火 还有一个经验就是,如果艾灸之前先灸一下中脘穴,不容易上火。 这个是扶阳派范老师的一个观点,我之前用过效果还蛮不错的,主要是应对哪些人呢?应对比较瘦的人。 人很瘦,相对来说阴分不足,容易艾灸之后有一些上虚火的现象,我们的应对方法就是给他先灸一灸中脘穴。后面我们发现,即使不灸中脘穴,先推一推、揉一揉,或者灸一下胃经的穴位,也有不上火的效果。 总结这个经验,是因为灸阳明经模拟了人体里的秋天,秋天的气机一来,你想上火都没火可以上。 如果有容易长口腔溃疡或者艾灸后容易上火,特别是上火表现在牙龈、眼睛肿痛,或者是脖子淋巴这里肿了,这些胃经经过的地方,你可以试试看,在艾灸之前先灸一会中脘穴。 4.调理嘴唇干裂 我还观察到一个现象,中脘穴可以润唇。 有些人是一到秋天,开始刮秋风的时候,嘴唇就开始干裂。他随身的包里面都要准备一支润唇膏。我见过最严重的,他一个冬天要用几十根润唇膏,不涂就很难受。 后面他怎么好的呢?灸中脘穴灸好的。 为什么灸中脘可以这么好地应对嘴唇干裂的问题?第一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中脘穴的气机以降为主,气降下来,不容易有火上去。 第二它可以刺激到肺经,所以它有润燥的功能。但是肺的润燥是全身上下都是要润的,而中脘穴还在任脉上,循着任脉往上它就可以倒库存。 同时,中脘穴还是胃的募穴,精气募集的地方,灸一个中脘穴,相当于灸了整条胃经。 去看胃经的循行路线,它就是环绕口唇的,跟手阳明大肠经在这里打个岔,所以嘴唇主要就是阳明经气所滋养的。 灸中脘穴把阳明经的精气滋养够了,嘴唇自然就不开裂了。 如果要增强效果的话,建议大家有条件的话可以试一下,灸中脘穴的同时加上艾灸足三里,简直就是皇帝一般的享受。 灸中脘穴有一个经验,不要吃太撑。如果下午要灸中脘穴,那么中午吃少一点,这样灸感会强一些。如果你上午灸中脘穴,早餐不要吃太多,甚至可以空腹灸。 空腹的时候感觉不是很饿就可以艾灸,如果感觉饿得慌,就吃一点点东西之后再灸。 关于秋天的养肺润燥和防止秋悲,我们主要通过两个穴位来实现,一个是身柱穴,一个是中脘穴。这两个穴位灸起来都比较方便,希望大家秋天里多多花时间,好好灸一下,会带来很多好处。

2020年08月18日 0条评论 27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秋谈艾,主身柱

秋季灸身柱,宣肺 第一个穴位就是鼎鼎有名的身柱穴。秋天里艾灸身柱穴有这样几个好处。 1.宣肺化湿 秋三月并不全是燥的,要分两节。 明清之际的医家喻嘉言讲:「秋不遂燥」。意思就是,虽然秋天的主气是燥气,但是从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燥气不明显,要到秋分之后,燥气当令的感觉才很明显。 因此秋天常见病症里,表湿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表湿有什么样的表现?最典型的就是「手自温」。所谓「手自温」就是手指温度比手心的温度要高,手心跟手背温度一样高,也就是说越到末端的温度要越高一点。 再者,表湿会引起头困重、没有胃口,整个人很累,爬两层楼梯都气喘吁吁的,整个人软软的,不知道怎么回事。 加上近期水果多,很多人就会贪吃水果,增加体内的湿气。 这时候吃一些应季水果解馋还可以,但如果是在阴天,或者你身体里原本就有湿气,建议还是要少吃水果甚至不吃,这样能减少湿气,至少不会每天都很困。 而对于表湿,我们的应对方法已经很成熟了,就是捏脊加艾灸身柱穴。 艾灸身柱穴可以很好地宣肺化湿,特别是对于表湿未除的人,灸身柱之后,表湿一般退得很快,最快可以半天以内就退干净,再摸他的手指就已经不温了,跟正常人差不多,甚至比手心要稍稍凉一点点。 最近还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去表湿的时候容易引起腹泻;另外表湿者艾灸的时候容易出很多汗,灸感不明显。看艾条已经快贴到皮肤了,还感觉不到温度。 2.润燥 第二个灸身柱穴的好处,就是它可以宣肺润燥。道理就来自于《内经》的一段话:「上焦开发,宣五谷之味,熏于皮肤,充于周身。」 人体喝进去的水,被脾吸收之后,到了上焦被肺宣发,就像一个花洒、喷雾一样,把津液喷到全身去,这时候才可以滋养到你的全身。 如果你在秋天,特别是过了秋分之后,皮肤比较干燥,甚至干燥得有点发痒,这个时候通过宣肺来润燥,效果是比较好的。 还有一些人燥得很厉害,有干燥综合征,最严重可以出现哭都没有眼泪、从来没有鼻涕或者没有耳屎,甚至连口水都很少。 这种从上焦开始出现燥的问题,我们都要考虑从肺入手,去宣肺润燥。 如果已经出现干燥综合征这种严重的情况,它缓解起来要多花点时间,但是方向一定要对,要守住它去宣肺,把津液布扬到全身需要的地方去,才可以润燥。 3.解郁火,安睡眠 还有一种情况是秋天(特别是在北方)可以出现比较极端的天气,今天气温还可以穿着短袖,冷空气一来,明天可能就直接进入冬天。 这种热度退得比较快的时候,它敛的气机来得特别快,人体本来还是一个毛孔打开、阳气外放的状态,突然接受这种外寒,也不发生感冒,就直接阳气往里敛,这样就容易形成郁火。 本来阳气要往外走,突然冷下来,敛得太过,在上焦形成郁火。 郁火的典型表现就是晚上睡不好、心烦。你问他怎么了,他也没事,就是「虚烦不得眠」。 这类上焦郁火的人有一个特征:穿多两件衣服就觉得热得不行,浑身都是汗,穿少一点又觉得怕冷,因为敛得太过,把阳气敛进去,使得阳气固表的功能也受点影响。 这个时候不宜用清火的方法,比较好的方法是宣,通过宣肺把气机宣开,让阳气打开,火邪退去。 这就像什么?就像我们烧东西的时候,放得太快,它里面就会有一些没有烧透的地方,烟很大。你拿一个棍子把这个东西挑开。这时候会突然有一阵火,火邪烧完之后就退掉了。 这个特点大家也要记得清楚,你在秋天里遇到睡不好的情况,先不要想什么心肾不交、心火很旺之类的。特别是一降温睡眠就受影响的情况,或者天气一凉,或者吹到空调睡眠就受影响,先要考虑上焦有郁火。 这种上焦有郁火导致「虚烦不得眠」特别多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 4.补肺气,止咳嗽 艾灸身柱的另一好处是可以补益肺气,道理很清楚,身柱旁边就是肺叶。所以艾灸身柱,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灸感往肺里面灌。 秋天补益肺气特别重要,因为有一些肺气比较虚的人或肺阴比较弱的人,他在秋天很容易咳嗽。有的人他每年从立秋开始一直咳到立春才好。为什么?肺气太弱,跟不上天地的节奏。 这时候给他吃什么枇杷、雪梨都没有用,因为它是虚证为主的,要通过补肺气,而不是去肺虚火来解决的。 对于这类人,艾灸身柱是非常好的,因为灸的过程本身就是以补益为主,特别是他没有别的症状,刚开始有几声咳嗽,这时候艾灸身柱可以很快就缓解这个问题。 5.防秋悲 还有关于情绪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肺在志为悲、忧,所谓的悲就是对未来没有什么多大的期待,觉得未来肯定比现在要惨。 什么叫悲秋情绪?自古逢秋悲寂寥。所谓悲秋情绪,生理基础就是人的肺气不够,到秋天收获的时候,他没有多大的收获,就觉得不如人家。 还有一个悲秋的情绪是什么?事与愿违。你本来计划好好的,却执行不到一半,特别是今年受各种情况的影响,可能计划被打乱,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成绩,那么这时候就容易有悲观的情绪。 事情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没有达到目标。此时有这样一种情绪,要及时排解掉,防止它演变成秋悲。 怎么办?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调心,而是调肺。调肺最重要的就是灸身柱穴。通过灸身柱穴把肺气补起来之后,他的悲观情绪会少很多。 还有一些人,他思虑方面很发达,一刻停不下来,一直在想事。如果有两句话说得他不高兴了,他就一路在想。 想的结果就是什么?因思而成,越想那些不好的结果,现实就越糟糕。这时候就不止要调肺了,脾也要兼顾上,我们这时候就会身柱穴跟脊中穴一起灸,灸完人就不一样了。 在秋天里有一点悲凉的情绪是很正常的,尤其是自己总结一下今年做了什么,觉得还没有达到目标的时候,有点小悲观很正常,但是要及时把这个情绪给它排遣掉。 所以在这里我提醒大家,秋天的时候养肺是特别重要的,把肺养好了,没有悲观情绪,对于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 6.提气,调痔疮 在秋天里艾灸身柱还可以提气。 所谓提气,它隐含着很多作用。比如说有的人是有邪气,从表一直陷到里,提气可以把邪气慢慢地透上来。 比如说有一些慢性肾炎的人,表现是尿里一直有蛋白,测出蛋白两个加号、三个加号,脉有点浮。这个时候我们考虑什么?我们考虑从表慢慢把邪给它透出来,用的就是身柱穴。一点一点把邪气往外透,邪气都透出来的时候,他的尿蛋白就好了。 另外,提气可以应对那些坠胀感明显的病症。 什么时候坠胀感很明显?第一个就是痔疮发作的时候。 有些痔疮发作的时候,盯着局部去灸效果不是很好,比如说常规选穴长强穴、八髎穴这些附近穴位,离得近肯定有好处,但是提气可能更有效率,特别是拉完大便肛门坠得很厉害的时候,要考虑从上焦把气提起来。 我们之前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分享给大家,遇到一些坠得很厉害的情况,应该考虑通过宣肺把气往上提。气提起来之后,它的坠胀感可以很明显地改善。 有的人会说自己艾灸身柱穴不方便,那么我们可以用华盖穴。华盖穴在任脉上,很方便,它勉强可以替代身柱穴,效果也可以。

2020年08月17日 0条评论 24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睡前最宜之~

教大家一个养生的小妙招,每天睡觉前做一遍,对身体的好处多到想不到。耳朵,是我们很小的一个器官,但能反映我们的健康状况。中医上讲,人体很多重要的经络都会从耳朵经过,比如肾经、肝胆经、心经等,并且耳朵上分布着多个穴位。当然,还有全息说法!自然,我们今天要谈的小妙招就跟耳朵有关,很简单,分三步揉耳朵就好。揉捏耳垂01首先我们将食指和中指塞入耳腔,拇指放在耳垂的后面,然后三个手指尽量全部的捏住,进行揉动,每天持续3—5分钟,最后别忘了再把耳垂往下拉一拉。这招具有美容养颜、提神醒脑的功效。摩擦耳廓02把食指放在耳廓里来回的摩擦,争取让手指接触到耳廓的每一个部位,每天进行摩擦,最好是在3-5分钟之间,双耳要交替进行。耳廓是耳朵的重点区域,上面是五脏六腑对应的各处耳穴,因此摩擦耳廓等于是对五脏六腑的养护。摩擦耳背03耳朵的背面有一条沟叫做降压沟,每天用手指指腹,沿着降压沟从上到下的来回摩擦,每天摩擦100次以上。不仅能很好的调节全身的气血,而且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也能达到一个很好的降压作用。每天睡觉之前,最多占用我们十多分钟的时间,对耳朵进行全方位的揉捏,能同时收获健康和好的睡眠。

2020年08月16日 0条评论 253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三种便秘食疗方子(特别适合产后便秘)

针对各种便秘 今天给各位介绍3个食疗方。 ① 血虚津亏 调理重点:养血生津、润肠通便, 可服黑芝麻当归熟地花生粥。 做法: 取黑芝麻30克,当归15克, 熟地黄15克,花生50克,大米50克。 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 小火熬制20分钟,调味服用。 黑芝麻补益肝肾、填精补血、润肠通便、生津通乳;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补血滋阴通便; 花生炒熟后,可补气和胃、润肺化痰、生乳滑肠。 适合血虚津亏的便秘人群。 ② 阴虚火旺 调理重点:滋阴润肠通便, 可服银耳麦冬百合饮。 做法: 银耳1朵泡发剪开, 和麦冬15克,百合20克, 冰糖适量放入炖盅,加适量清水, 隔水炖1个小时即可。 银耳现称为“平民燕窝”, 能够强精补肾、润肠通便、美容嫩肤; 麦冬滋阴清热;搭配滋阴润肺的百合, 适合阴虚火旺的便秘人群。 ③ 气虚不运: 调理重点:益气通便, 可服黄芪核桃粥。 做法: 取黄芪20克,核桃50克,大米50克。 放入锅中大火煮沸, 转小火熬制20分钟,调味服用。 黄芪补气通便; 核桃补气养血,润燥化痰, 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 适合气虚失运的便秘人群食用。 注意: 如果便秘持续3个月以上,就要及时就医。 便秘的朋友一定要积极就医, 千万不要私自使用药物。

2020年08月15日 2条评论 257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最好的养生,是内心慈悲!~孙思邈

♥清晨,读此稿,心动,转来跟大家分享!共勉之! 现代人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数不胜数,但是却忘了,养生不如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内心慈悲。《中庸》里讲:“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一个有道之人,慈悲的人,定然福寿安康。孙思邈《大医精诚》有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和 一个慈悲的人,从不斤斤计较。他们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为对方开脱。被别人冒犯,情绪也不容易走极端。他们能容人,能谅人,内心常常处于安宁的状态。 孙思邈《大医精诚》有言: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提倡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每到一处,患者就蜂拥而至,不论在农村,还是闹市,都是如此。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病人一视同仁,不顾饥渴疲劳,莫不一一救治。 很多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先想着自己的利益,在自己的利益上面斤斤计较,生怕错漏一分一毫的利益,每时每刻都要和别人攀比,因此惶惶不可终日,疲累不堪。 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和才是最好的药方。 孙思邈:最好的养生,是内心慈悲!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内心平静 人需要平静,生活需要平静,日子想过的舒心需要平静,有人讲长寿秘诀有四种:第一种,没心没肺的人长寿;第二种,稀里糊涂的人长寿;第三种,平静的人长寿;第四种,觉悟者长寿。 我以为这四种,核心应是“平静”,“心静”与“心净”,组成“平静”,心干净了,心才好平静,心静了,心才好抗拒污染,抗拒各种干扰。 有平静的心,自然活得滋润,有些人整天担心、着急、牵挂、盼望……各种心情都很多很杂,这样的人就符合一个“患者”的“患”字,心老往上窜,今天担心孩子,明天跟这个人着急,跟那个人生气,因某件事担心,跟着害怕,这是日常琐碎的事,引起的心神不安,也就影响吃饭,也影响睡眠。 那些为富不仁者,那些爱好勾心斗角的小人,那些绞尽脑汁溜须拍马的人,那些腰缠万贯钱财来路不明的人,他们的心总是吊在嗓子眼上,昼夜无法平静,显然会对寿命产生致命的冲击。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不会事事去争,内心自然会平静,平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喜、怒、忧、思、悲、恐、惊。 人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否从容应变,妥善处理或自我调节,则是其养生成败的一大难题。孙思邈在他漫长的人生历程中,能够通过修养和自我调节,善于应变,顺乎自然,保持心气平和的乐观豁达的心态,从而达到了祛病抗老益寿延年的目的。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辞官不仕。唐太宗御封他为药王,希望他能留下来给皇亲国戚治病。奈何孙思邈有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他长期在民间,救死扶伤,曾几十年隐居山林,为山区民众治病,远离纷争,保持内心平静,著书立说,正因为这些原因,不仅使他有罕见的高寿,而且成就了他名垂千古的美誉,得到人民的敬仰和赞颂。 特别是在《干金翼方》中,孙思邈把养生理论高度概括为“十要”,他说:“余之所言,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故其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人生的至高境界,是“静”;心静则万事皆安,心静则无敌!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道:“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他以崇高的思想境界,高瞻远嘱,认识到积德行善是可以收到延年益寿效果的。因为,良好的道德修养,心无愧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以仁慈为怀而做好事的人,心胸博大坦荡,自然可以强身健体。这些都是人得以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 保持善良,百病不侵,才是养生的大道。 孙思邈晚年隐居在华原五台山的太玄洞,潜心研究医术,总结前人与自己治病的经验。大约在公元625年前后,孙思邈写出了《千金要方》30卷,此后又继写《千金翼方》30卷作为补充,两部著作合称为《千金方》。 为什么称为《千金方》呢?孙思邈说,人命之重,有贵千斤,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也就是说,救人一命价值千金,故以“千金方”作为这本医学著作的书名,并且将《千金方》刻在一个石柱上,公诸于世为人所用。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而他自己也非常长寿,活到了141岁,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的弟子元珠先生在唐朝中期建立药王门,弘扬药王大医精诚思想,把孙思邈的医德医术代代相传,一个门派能传承一千四百多年,而且历代药王门的弟子活过百岁的人也比比皆是,靠的都是一颗济世救人的慈悲之心。 有一个仁慈善良的心,能让人收获快乐,它让人长寿,是健康的源泉。孙思邈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一个人不讲究品德修养,即便服用灵丹琼浆,也无法延年益寿。

2020年08月13日 0条评论 24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吃撑了,怎么办?

不同的食物, 有不同的消化法子, 这3个消积食的小方法, 赶紧收藏起来吧~ ① 面食吃多了 面食很容易吃撑, 煮上一壶大麦茶, 健脾和胃很舒服。 或是吃点烤得焦黄的馒头片, 所谓“糊饼烂面不伤人”, 烤得焦黄的面食, 有助于消化, 不仅不撑胃, 反而能养胃。 另外,“原汤化原食”, 煮饺子和面条时, 水溶性维生素, 和助消化的辅酶溶于汤中, 喝点面汤, 就能帮助消化。 ② 米吃多了 大米饭, 就着好汤好菜, 聊会天, 一不小心就多吃了2碗。 这时就要用到炒米茶来消积食了。 生大米在平底锅上炒得焦黄熟透, 开水冲泡代茶饮, 不仅消食,还能健脾胃! ③ 肉吃多了 山楂助消化, 特别是能消肉积。 我们都知道炖肉时, 遇到有些硬邦邦的肉质时, 加点山楂肉就容易煮得软烂。 山楂不仅可以消锅中之肉, 更可以消腹中之肉。 吃了油腻的食物后, 感到饱胀难忍, 泡些山楂水, 就可以很好地缓解食积带来的难受感。 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把山楂微微烤过, 就有“焦三仙”中焦山楂的功效, 特别助消化。 吃上几个, 一下子就舒服了!

2020年08月13日 0条评论 23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续谈神奇夏枯草

续昨天之后,咱谈一下,夏枯草另外两项相当不错的特效: ♥对于一些血压偏高的人,是非常适合食用夏枯草的,每天把夏枯草当茶饮,脾胃虚寒的人,适当加点炙甘草或者苍术。 ♥对于某部分失眠的人群 非常重要,夏枯草是沟通阴阳的! 我们护充另外一点知识,刚才讲到失眠中阳不入阴的问题。换句话说,白天为阳,晚上为阴,凡是具有收敛功效的药物都有一定的治疗失眠的作用。 睡觉称为阳入到阴,如果有一味药可以做到沟通阴阳,能够让阳很好地转化为阴,则推荐夏枯草。 它长得比狗尾巴草还要粗,还要结实,很像麦穗。我们都知道,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花草在春天萌发,在夏天疯狂生长。但夏枯草非常有个性,它偏偏在阳气最盛的夏天枯萎了。 大家想想,一朵花的盛开为阳,凋谢枯萎为阴,夏枯草最明显的特点是在一年中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偏偏转阴了,所以这味药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很好地沟通阴阳,有把阳转化为阴的功效。 因此,夏枯草也是可以治疗失眠的。夏枯草性稍凉,归肝经,对于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牢骚,发脾气,有无名肝火的人,在用到酸枣仁、竹茹、灯心草这个代茶饮时,也可以再加人1~2朵夏枯草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另因其性寒,不可长期服用!

2020年08月12日 0条评论 28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神奇夏枯草

夏枯草 别名: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云南丛书),麦夏枯、铁线夏枯(滇南本草),夕句、乃东(本经)等。 ♥夏枯草,在春日开花,夏日枯萎 因此,得名,夏枯草! 夏枯草的适应性强,并且很少有病虫伤害,可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为主要产地。 药用部位: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药性:辛、苦,寒。归肝、胆经。功效:① 清火明目:治目赤肿痛、头痛。② 清肝火、降血压:治高血压病、高血脂、高血粘和高血糖。③ 散结消肿:治瘰疬、瘿瘤、乳痈肿痛。④ 含无机盐及熊果酸可利尿。禁忌:① 脾胃寒弱者慎用。② 忌长期服用。 夏枯草容易生长,其药效价值也很大,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 夏枯草其实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很多人都食用过,毕竟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多的,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 1、功效:清热祛暑,夏枯草清热祛暑的功效,民间又用它来泡茶,作清凉祛暑剂。现在市售的很多凉茶都添加有夏枯草,就是利用了其清热的功能,达到祛除湿热、防暑降温的功效。 2、作用:降血压,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夏枯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提取物具有降压活性及抗心律失常作用中医治疗高血压时常在处方中加夏枯草以加强降压作用。 ♥夏枯草的禁忌:脾胃虚弱、慢性肠道疾病患者须慎服,阳虚怕冷的人慎用,气虚者禁用。 夏枯草药用价值 1、中医方面认为,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还适合一些高血压患者服用,有很好的降血压效果,但是要注意适量的饮用,夏枯草含有生物碱、各种果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等等。 2、治疗慢性乙肝:夏枯草12~15克,百花蛇舌草、白茅根各15~30克,甘草6~12克,板蓝根、山豆根各10~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疗程2~3个月,同时配服维生素C200毫克,每日三次。 3、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25克,香附子50克,共为末。每服5克,腊茶调下,无时。 4、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10克,食前米饮下。治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治头目眩晕:夏枯草(鲜)100克,冰糖25克。开水冲炖,饭后服。 夏枯草的食用方法 1、夏枯草煮粥,煎夏枯草取汁,将粳米熬成粥,之后可以加入蜂蜜调味食用,对治疗青春痘有效果。 2、夏枯草煲汤,夏枯草与猪肉同煮煲汤,可以治疗高血压。夏枯草煮水,夏枯草与黑豆一起熬住成枯草黑豆汤饮用。夏枯草煎药,夏枯草与绿茶或者搭配决明子、金银花等泡茶饮用,清凉解暑,降压降脂。 夏枯草泡水喝的功效: 1,各种肺结核的情况采用夏枯草泡水喝有一定的疗效,具体的做法是将夏枯草两克用水煎煮,分为两三次服用。也可以在煎煮夏枯草的时候加入一些红糖,熬成膏状每天早晚服用。 2、夏枯草泡水对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还可以治疗治疗细菌性痢疾。将夏枯草放入清水中浸泡十个小时,在小火煎煮两个小时,这样有效的治疗因为细菌所导致的问题。 3、夏枯草还有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效果,夏枯草泡水喝有效的令身体恢复健康。除此之外,夏枯草对腹泻、腹痛、粘膜病也有帮助。夏枯草干燥制作成为流浸膏,大人、小孩都可以吃,有不错的养生效果。 附注: ♥明天续谈夏枯草的另外两款神奇功效

2020年08月11日 0条评论 32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6364656667…121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