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小蔡医馆
养生速递

上寒下热如何形成?

上热下寒,怎么形成的? 阳主升,阴主降!但是,如果阳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就是阴阳分离,说明阴阳二者没有交集了,你是你,它是它,那就无法构成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二者之间都没有互动了,当然不会产生任何关系、任何变化。 反之,只有阳在下,自下而升,阴在上,自上而降,二者才能发生关联,有了关联才能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这才叫“阴阳交感”。 所以,人体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你颠倒了,就会上热下寒。 那么,为什么阴阳会颠倒呢? 中医认为,心主火,位居人体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阳;肾主水,位居人体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水火不济,体内气血阴阳就无法循环正常,阴阳就颠倒了。 打个比方,假设心火和肾水是两辆汽车,要想两车相遇,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汽车本身正常;二是道路没有堵塞。

2021年01月26日 0条评论 21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上寒下热,怎么办

上寒下热如何治疗? 答曰: 既能补阳又能潜阳的方法非艾灸莫属: 一则,上热下寒出现的火是虚火,说明体寒,而艾灸最擅治疗虚寒之症,最为适合; 二则,把阳气拉下来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灸腿; 三则,艾灸可以阴阳同补,既能补阳,又能滋阴,还能祛除寒湿瘀,消除中焦瘀阻,同时补足中气,帮助脾升胃降……这些都在推动心肾相交。 这样艾灸:补阳潜阳,双管齐下 第1步:打通中焦 打通中焦,祛除湿寒,补足中气,让上下气路畅通,这样火才能下行。否则,艾灸之后,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方法如下: 首先,如果上火症状严重,先艾灸膏肓,将阳气引到胸腔; 图片 接着,重灸关元——关元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艾灸关元能使命门真火充盛,元气得到补充,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会主动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的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将关元和中脘一起艾灸,还可加快驱除阴邪的速度); 再次,中焦不通重在调脾胃,像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太白等都是常用穴,脾气虚,可加灸气海;脾湿重,可加灸阴陵泉、丰隆、解溪等。 第2步:引火归元 对于上热下寒引起的虚火来说,需要把它引到该去的地方——下肢。 这时可通过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来引火,常用的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等。腿部暖了,经络通了,上焦的火就下来了。 需要注意的是:脚心的涌泉穴应当放在最后灸,而且不可缺少,这样做才算是让“引火归元”这个过程彻底完成。 此外,建议在艾灸前,用艾叶煮水泡脚,边泡脚边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泡完之后,再搓脚底的涌泉穴,既能滋养肾水,又能补阳

2021年01月25日 0条评论 213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上寒下热 实火虚火如何区分

实火虚火,如何区分? 有些朋友上火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败火药,却常常陷入越吃越严重的怪圈,这种情况八九不离十都是上热下寒。因为上热下寒是体寒所致,而败火药属寒凉之物,服用它们只会让你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所以,在对付上火之前,你得先分清楚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 实火:从来不上火,但吃了一些东西后,突然上火了,多半是实火; 虚火:经常出现口腔溃疡、舌疮、青春痘、失眠之类的上热症状,喝了凉茶之后会好一点,但不喝的时候又不行了,并且反复发作。 火的属性不同,治法自然也不同。一句话:实火用泻法,主要是清热、降火,建议服用败火药(如牛黄解毒丸);虚火用补法,主要是补阳、滋阴。 并且,针对虚火,补阳与滋阴并不矛盾。因为阳气越弱,体寒越重,脾胃越虚,而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就会不足,身体就会燥热。所以,常年虚火的人,身体往往都是阴阳俱虚。

2021年01月25日 0条评论 210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大多数人经常上火,其实是上寒下热

上热下寒,就是阳不归位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挑剔,吃点儿热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其实有更确切的表述方式:“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这句话指出“寒为热病之因”,体内寒邪过盛,就会把阳气排斥在外,阳气上浮外散,就会表现为上部热象,人就会出现上火症状。也就是说,体寒是上火的根源 上热下寒的本质在于“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这就提出了两点要求:一要补阳,二要潜阳(就是把阳气拉下来)。 有些上热下寒体质的朋友服用补品后,往往加重了上火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单纯地补了阳,但没有把阳气拉下来,阳气没有归位,不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坏事儿。

2021年01月24日 0条评论 19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冬日养肾补精之"海之精"

大家知道,冬日是养肾最佳时段,那么养肾最佳食品,近期咱们也谈过不少; 今日,发现一款养肾补精之佳品,特与大家分享: 海胆 中医认为,海胆黄有强精、益心、强骨、补血的功效。 我国民间将其视作海味中的上等补品,素有吃海胆黄滋补强身的说法,称其能提神解乏、增强精力,特别受到一些男人的青睐,有人将其誉为“海之精”. 典籍记载,明代道家的炼丹师用海胆作原料,炼制强精的“云丹”,贡奉朝廷。 海胆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无脊椎软体动物,它的外表有一层精致的硬壳,而且在外壳的表面还有很多刺状的东西,海胆的形状各不相同,有心形、饼形更多的则是球形。海胆不单外观独特,它的营养价值也特别高,人们食用以后保健功效十分出色。 海胆的营养价值 1、海胆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海鲜食材,它不但含有大量高质量蛋白,还含有十几种氨基酸,而这种食材的脂肪含量却特别低,平时人们食用以后,能把它含有的蛋白和氨基酸快速吸收和利用,能增强人体素质,促进身体代谢。 2、海胆中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对人类的心血管有明显保护作用,另外灵芝也是海胆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它能促进人类脑细胞再生与代谢,对提高人体记忆力有极大好处。 3、海胆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一些天然多糖,另外他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及微量元素钙的含量都比较高,人们食用海胆以后吸收这些营养,能防止视力下降,而且能促进骨骼发育,它对人类的眼睛和骨骼都有明显保护作用。 吃海胆的功效与作用 1、提高性功能 提高性功能是人类吃海胆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含有的蛋白中有一些是专门促进性腺发育的特殊蛋白,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这些活性成分被人体吸收以后,雄性激素分泌会明显提高,男性如果出现性功能减退可以直接吃一些新鲜海胆,能让性功能明显提高。 2、预防老年痴呆 预防老年痴呆也是人们吃海胆的重要作用,因为海胆中不但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它还含有一些天然磷脂核黄素这些物质都能促进脑部发育,能加快脑细胞再生与代谢,能提高人类的记忆力,经常食用能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病率,而且那些长期用脑的人群,多吃些海胆还能防止脑部功能减退。 海胆还具有较广泛的药用功能。它的药用部位为全壳,壳呈石灰质,药材名就叫“海胆”。海胆不仅是一种上等的海鲜美味,还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我国很早就有海胆药用的记载,《本草原始》记载海胆有“治心痛”的功效,近代中医药认为“海胆性味咸平,有软坚散结、化痰消肿的功用。”。 海胆的外壳、海胆刺、海胆卵黄等,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耳炎等;同时,海胆壳还可制成工艺品,有些厂家还开发海胆食品,把海胆制成冰鲜海胆、酒精海胆和海胆酱等。 中医认为海胆卵味咸,性平,具有软坚散结、化痰消肿之功效。海胆死后极易变质。同时,海胆壳还可制成工艺品,有些厂家还开发海胆食品,把海胆制成冰鲜海胆、酒精海胆和海胆酱等。此外,海胆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 ♥最后,必须谈一下的是副作用: 海胆属性偏甘、凉,一些体质偏寒的女性,在进补海胆时不要超量,一般一次不超过2个。如果过量,易造成急性腹泻,胆固醇堆积。另外,过量异类蛋白也容易让人过敏。

2021年01月23日 0条评论 19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今日学一穴之侠白穴

侠白,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阴肺经。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布有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头静脉,肱动、静脉肌支。主治咳嗽,气喘,心痛,胸满,上臂前外侧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标准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取法】 坐位或卧位,在天府下1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肌。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的头静脉向上,穿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入深筋膜,至锁骨下窝处汇入腋静脉。 【功用】宣肺理气,宽胸和胃。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2.其它:心动过速,上臂内侧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向前臂部放散。

2021年01月22日 0条评论 21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私密神奇的运动

“提肛” 对,没错,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款咱们古老传统中医之养生锻炼法就是: “提肛” 是一种很独到的养生之术 是一种简单而又古老的养生方法 但是,必须持之以恒 可是现在坚持做的人实在太少了! 古人道:“日搓谷道一百遍,消除疾病又延年”。何谓“谷道”?“谷道”即肛门,古人将肛门称之为“五谷残渣之泄道”,而“撮”就是做肛门收缩上提之法。“搓谷道”通俗地讲就是“提肛”。 至少每天要累计“提肛”一百次以上。坚持做“提肛”,必能享用一生。 没有时间练习? 别偷懒,刷牙时就可以做 每天坚持“提肛” 好处慢慢显现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提肛”可练就强壮的括约肌,而强壮的括约肌会增强血液在整个骨盆内的流动,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提肛”可以预防盆腔静脉瘀血,增强血液循环,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 1可疏通经脉 肛门附近有三条经脉:督脉、任脉和冲脉。这三条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脉都起于会阴,它们分别主管着气、血。而气、血是人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关键的东西,是人的根本。 “提肛”有利于疏通三条经脉(督脉、任脉和冲脉),有调理脏腑的功能,还可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并能补益肺气、肾气。所以通过提肛运动,就可以达到补肾养身、增强体质、养护生殖功能、延年益寿的目的。 2消除痔疮 改善尿频 “提肛”可以使整个盆腔肌肉得到运动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好处很多,能消除多种疾病,如便秘、肠炎、痔疮等;同时,“提肛”不仅锻炼骨盆底的肌肉软组织,而且能让盆骨穴位得到按摩,对于肥胖、尤其是长期便秘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尿频、尿失禁、下腹胀痛。 “提肛”锻炼方法 用力收缩前阴和肛门(即提肛的同时、连同会阴一起上升,像忍大便、小便一样,将肛门和会阴部向上提),稍微憋一会儿,然后放松,接着再往上提,一提一松,反复进行。行、站、坐、卧均可进行,每次做提肛运动50次左右,持续 5~10分钟即可。 “提肛”最好配合呼吸,吸气时稍微用力,提肛连同会阴一起上升,呼气时一齐放松。 另一种更简单方法:可快速收缩肛门,每分钟进行30次,一日可作2~3次。快速收缩肛门,也可起到锻炼肛门括约肌的效果。 大便后,要及时做提肛运动5~10次。 有人大便时坐在马桶上看手机看报纸,这种习惯很不好,会耗散精气神,不利于身体健康!

2021年01月21日 0条评论 218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最佳腊八粥: 三黑养肾粥

今天是腊八,继前晚给大家介绍的八宝粥,今日特分享一款最佳腊八粥 之 三黑养肾粥 原料:黑米100g、黑豆50g、黑芝麻20g,薏米50g、糙米100克 做法: 1. 淘洗干净黑米、黑豆、薏米、糙米,加足清水浸泡一天。 2. 加入足量的水一起煮到沸,转文火再煮30分钟,煮到黑米软糯、黑豆酥烂,粥变浓稠时,加入翻炒过的黑芝麻即可。 ♥黑入肾,冬应肾,黑色食物是冬季最佳食品!

2021年01月20日 0条评论 192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庚子年大寒节气养生记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授时通考·天时》有言:“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我国大部地区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各地多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蛰伏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大寒时节气温较低,此时调神,当以收敛、封藏为主,保护人体阳气,利用艾灸疗法的温热传导更能发挥强大的活血、暖身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调整全身的气血经络,对冬季常见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之效。 闭藏 大寒养生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早睡晚起,早睡可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养阴精。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或下午,应多到外面晒晒太阳。晒太阳也要掌握方法,一般来说,应重点晒头顶、后背等部位。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多晒百会可以调补阳气。因督脉循行于后背,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经常晒后背可起到调气血、补阳气的作用 节气灸 大寒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此时也是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 大寒节气应遵守保阴潜阳的生活规律。 寒从脚起,冷从腿来。 人为什么会生病,其主要在于寒,堵,虚。而寒是首当其冲,寒从脚起,当我们脚踏大地时,冬日阴寒的地气就从我们全身温度最低处的脚进入体内,日积月累,手脚冰凉麻木不仁就出现了。 寒极伤肾,肝肾同源,肾虚,阴寒,肝木到了春天无升发之动力而郁。 庚子年的大寒节,大运金燥,邪气伤肝。在泉阳明燥金,主气太阳寒水,客气阳明燥金。 此时如果中焦郁堵,燥金之气无降入肾气的通道,而燥气上浮,形成上热下寒的格局。 要想让燥金之气入肾,肾阳立春之时养肝,此时先把中焦脾胃理顺,胃气降则肺与大肠之气下降,肺是肾的母亲,则肾气足。 灸之何处 艾灸配穴:胃俞,大肠俞,肾俞,京门,天枢,关元,曲池,合谷,飞杨,长强,丰隆,公孙,太溪

2021年01月18日 0条评论 19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养生速递

今日学一穴之 至阳

我们的后背上有很多穴位,这些穴位都十分重要,在这些穴位里有一个穴位叫至阳穴,冬季艾灸至阳穴,能够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 比如: 增阳固阳以驱赶邪气寒气,加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百病不生 因此,古时候人们经常会在冬季用艾灸的方法灸至阳穴来治疗一些疾病。 至阳穴的位置在哪?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至阳穴位置: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七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艾灸至阳穴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至阳穴可以治疗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至阳为督脉阳气隆盛之处,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筋缩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至阳。艾灸至阳能祛湿散热,从而让阳气能更好地推动气血的运行,使身体四肢都能纤细、协调。 至阳穴配曲池、阳陵泉、脾俞治黄疸。 至阳穴配天枢、大肠俞治腹胀、肠鸣、泄泻。 至阳穴配内关、神门治心悸、心痛!

2021年01月16日 0条评论 221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5657585960…121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