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谈 博客 关于 联系我们
小蔡医馆
健康

膀胱之募穴-中极

今日谈谈膀胱之募穴-中极 按摩中极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阳痿、痛经、早泄、遗精等。中极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 【中极穴的位置】中极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取穴方法】仰卧位,先取曲骨穴,再向上量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快速取穴】仰卧位,将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和肚脐连线5等分,由下向上1/5处,按压有酸胀感。 中极穴的快速取穴方法 【穴位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中极穴】经穴名。出《素问。骨空论》。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别名:气原穴,玉泉穴,膀胱募穴,气鱼穴。 【穴位含义】任脉气血在此达到了天部中的最高点。 (1)“中极穴”。“中”,与外相对,指穴内。“极”,屋之顶部横梁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达到了天部中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曲骨穴传来的阴湿水气,上升至中极时己达到其所能上升的最高点,故名“中极穴”。 (2)“气原穴”。“气”,气态物也。“原”,源也。气原名意指本穴的水湿之气为任脉气血的生发之源。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水湿浓度大,吸热后可胀 散为强劲的天部阳气,本穴如同人体之气的生发之源,故名气原。玉泉名与气原同,玉指金性之气,泉指气血输出为源源不断。 (3)“气鱼穴”。“气”,气态物也。“鱼”,阴中之阳也。气鱼名意指一穴的水湿之气亦有一定的温热之性。 (4)膀胱募。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高浓度水湿之气,散热冷缩后则外走膀胱经所处的天部层次,为膀胱经经气的募集之地,故为膀胱募。 (5)任脉足三阴经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任脉的天部水湿,还有足三阴经飘行至此有天部水湿,故本穴为任脉足三阴经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别走膀胱经所处的天部层次,小部分吸热后循任脉上行。 【功能作用】募集膀胱经水湿。 ♥【按摩中极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阳痿、早泄、遗精、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路感染、尿频、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顺、小便不利等; 2、主治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等; 3、 治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脐下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肾炎、精力不济、冷感症等。 ♥【作用功效】中极穴,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临床应用】现今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 中极穴位配伍: 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痿、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 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 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 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 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

2022年03月29日 0条评论 137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春日第一花之茉莉

给爱花者来个福音 今天咱们来谈一谈,春天“第一花”,它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常用还能减轻口臭~ 它就是 茉莉 春天,是花的季节。赏花、闻花、赞花、颂花,爱花的人总有各种方法与花为伴。 百花之中,若以花香来排名,茉莉花堪称“人间第一品香”。取之入膳,除了能让人唇齿生香,还有很多的保健功效。 春食茉莉,补脾调肝。茉莉花是一味常见中药材,它味甘、辛,性温;归肝、脾、胃经,有化湿、理气解郁之功。《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其可“和中下气,辟秽浊,治下痢腹痛”。茉莉花四季可用,但春天食之,好处颇多。

2022年03月27日 0条评论 13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肾之募穴-京门

今日谈谈,肾的募穴,京门 其功效 健脾通淋,温阳益肾。 附注 肾之募穴。 相关论述 《类经图翼》:肠鸣洞泄,水道不利,少腹急痛,寒热胀,肩背腰髀引痛,不得俛仰久立。 《针灸甲乙经》:腰痛不可久立仰俯,京门及行间主之。 ♥京门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取穴】侧卧位,于侧腹部,当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 【功用】益气壮阳,健脾通淋,温阳益肾。 【主治病症】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疝痛,尿石病,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肠鸣,腹泻,腰痛,胁痛。 其它疾病:肋间神经痛,腰背肌劳损,肠炎。 ♥【刺灸法】 刺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季胁部。 灸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配伍穴】1、配行间治腰痛不可久立仰俯; 配身柱、筋缩、命门治脊强脊痛。 【方例】尿黄、水道不通:京门、照海。 洞泄不化:京门、然谷、阴陵泉。 洞泄体痛:京门、昆仑。 小腹肿:京门、蠡沟、中封。 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京门、行间。 腰痛:京门、肾俞、膀胱俞、委中。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部深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11、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的侧支的前支重叠分布。腹肌是腹壁的重要组成部。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最浅层,肌束由后上方向前下斜行;深层的腹肌由后下方向上方斜行;腹横肌则由后向前横行。因此,腹肌能保持腹腔内一定的压力(腹压),以维持腹腔内器官的正常位置。穴位腹腔内对应器官,有升(右)降(左)结肠、小肠、乙状结肠等。 【临床应用】 【肾绞痛】 主穴 肾俞 三焦俞 关元 三阴交 配穴 下焦湿热者,配阴陵泉;气滞血瘀者,配膈俞、太冲;肾气虚弱者,配腰阳关;尿路上段结石者配京门、天枢、气海;尿路中、下段结石者配取膀胱俞、中极、水道。 方义 肾俞、三焦俞位于肾区,又为足太阳膀胱经穴,配关元疏利膀胱气机,疏通局部经络以

2022年03月26日 0条评论 152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小肠之募穴-关元

今日谈谈小肠之募穴 关元穴 关元穴是人体的穴位。其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位置 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法 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功用 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保健方法 温灸、按摩、贴膏药。 温灸:用扶阳罐每天温灸3-5分钟,有强肾壮阳,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效果显著。 按摩: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贴膏药:穴位敷贴法。可以将腰肾膏等贴在关元穴上,用于补肾虚,也可以用其他膏药敷贴。 治疗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 强壮穴:作为保健强身长寿穴,用灸法。 2. 诊生死:用指头按穴,如果指下感到无力空空,离手时,穴凹无弹力,胸下坚硬如石头,大限已到,活不久。 3. 助孕:子宫虚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4. 补肾虚:脐下肾间之气藏于此穴。肾虚而腰酸或阳痿者,用灸法。 5. 治痛经:冰品引发的痛经,热敷或灸此穴。 6. 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7. 治小肠病:因为小肠募穴,所以治小肠各种疾病。 8. 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穴。 9. 治排尿不顺:灸后尿排顺,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拢空拍,一次连续拍108下效果最好。 10. 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刺激点,又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2022年03月23日 0条评论 135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大肠之募穴-天枢

今日谈谈大肠之募穴 天枢 天枢,经穴名。出自《灵枢·骨度》。别名长溪、长谷、补元。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直刺1-1.5寸。 出处 《灵枢·骨度》 隶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穴性 大肠之募穴 位置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 功能 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 操作 直刺1-1.5寸 主要配伍 配气海穴、水分穴治腹痛 功能作用 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 定位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2、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证。 操作 仰卧,于脐中旁开2寸处取穴。直刺 1-1.5寸。不宜深刺,否则可刺破小肠。妇女经期及月经过多不宜针刺,以免引起经水过多。艾炷灸5-9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泌尿系统结石、月经不调、阑尾炎、子宫内膜炎、肾炎、水肿、高血压、腰痛、小儿惊厥、间歇热、胆道蛔虫症等。 2、现代研究,实验证明针刺天枢穴,对肠功能有调整作用,可使肠功能趋向正常。以针刺天枢穴为主穴,配合肾俞穴、三焦俞穴等穴,对泌尿结石排石率达到百分之五十。 配伍 1、配巨虚穴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2、配足三里穴治小儿腹泻。 3、配上巨虚穴、阑尾穴治急性阑尾炎。 4、配大肠俞穴、足三里穴治肠炎。 5、配中极穴、三阴交穴、太冲穴治月经不调,痛经。 6、配气海穴、水分穴治绕脐腹痛。 7、配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等治黄疸。 ♥附注 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2022年03月23日 0条评论 123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胆之募穴-日月

今日咱们谈谈胆的募穴 日月穴 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别名 神光 隶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出处 《脉经》 功能主治 功能:收募胆经气血。 主治: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取穴方法 定位:人体日月穴位于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在乳头下方,当第7肋间隙处取穴。 穴位释义 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日,太阳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日月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本穴物质一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 穴位配伍 配胆俞治胆虚; 配内关、中脘治呕吐、纳呆; 配期门、阳陵泉治胆石症; 配支沟、丘墟治胁胀痛; 配胆俞、腕骨治黄疸。 临床运用 ①针刺日月、期门等穴,可引起胆囊不同程度的收缩,又可使胆道术后置T管引流患者奥狄氏括约肌开放频繁;开放时间稍延长,关闭时间稍缩短。但对胆总管压力无明显影响。 ②针刺胆石症患者日月、期门等穴,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胆囊显著收缩,促进胆囊排空。 日常保健 取坐位或仰卧位,拇指螺纹面按于日月穴,其余4指放在肋骨上,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手法用力宜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2022年03月23日 0条评论 127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肝之募穴- 期门

今天,续谈十二募穴之肝之募穴,期门穴 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 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期门穴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肋间神经痛、胸胁胀满、呕吐、呃逆、吞酸、腹胀等症,都具有非常良好的缓解作用。 作为肝经上的募穴,肝经的气血在这里聚集,因此把期门穴按揉开了,就意味着疏通了足厥阴肝经,从而肝经上的各种病症自然也就会随之解决了。 取穴位置 该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有些人遇事不顺,心情不好就爱生闷气,如果气老是发不出来,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胸胁胀痛的症状,这是属于郁证,是由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造成的。 这个时候按摩期门穴,能够很好的缓解胸内胀痛的症状。 期门穴是肝经上最后一道关口,按摩期门穴这个穴位,疏肝理气的作用非常的好,是肝郁气滞症的克星,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顺气穴,生气的时候多多按揉这个穴位,气就会被赶出体外,心里自然就舒服了。 ♥操作方法 用拇指的指腹按压在期门穴穴位上,旋转按揉穴位3-5分钟,按揉时穴位局部会有酸痛的感觉,先左后右或者双侧同时按揉。

2022年03月22日 0条评论 169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春分养生记

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春分的分是指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自此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气候。春分到,蛋儿俏 在每年春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春分三侯初候玄鸟至: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即“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子,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燕来还识旧巢泥”。二候雷乃发声:春分后五日,“雷乃发生”,阴阳相薄为雷,雷为振,为阳气之声,也是春分后出地发声秋分后入地无声。 三候始电:再五日,“始电”,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潇潇,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所以,我国自古就有“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的说法。 ♥春分时节,需预防以下疾病: 01五更晨泻 春分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特点是完谷不化的腹泄。 02腹痛腹泻春天风大,肝木生发太过,容易克伤脾土,会产生一系列的胃肠道问题。平时脾虚、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现腹痛、腹泻、胃寒、胃胀、胃痛等脾胃病。 03感冒流涕春分时期风多、风大,易感冒流涕。 04头昏头晕,急躁易怒 肝木应春,人体的肝气也会随着春天的生发之机易升、易动。人们更容易急躁、焦虑、抑郁、情绪波动,有些人表现为失眠和头痛。此外,阳损及阴,肝阴内耗,还会有头晕、头昏、眼睛酸涩、腰膝酸软的症状。 05颈肩腰腿疼痛,风湿病 春在对应着“五体”中的“筋”。春天易伤肝,而肝主筋,肝伤则易致筋脉失于濡养,产生颈肩腰腿疼痛、抽筋、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春分时节这样调养 01心情调养,疏肝为要 春对应着人体五脏中的肝。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生发太过或不及都会伤到肝。 所以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遇到事尽量不要愤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 02调适寒温,以防感冒 春分后气候仍然多变,人们很容易在这一时期因增减衣服不当被“寒邪”所伤,导致身体不适。 应根据气候变化和个人体质,注意增减衣被。体弱多病者,穿衣服要注重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和脚部保暖。 03走出户外,适量运动 春光明媚,草木葱郁,正是出门健身的好时光。最好能常到户外活动,如踏青、散步、做操、打球、打太极拳、放风筝等。 运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在清新空气中活动,也有利肝气疏泄,达到养肝养护之作用。04早睡早起,充沛精力 睡眠充足能助人心情平和、提高免疫力,白天人会充满活力,也有利于血压稳定、心脏健康。 早睡早起,保证6-8小时睡眠,可迎合春天之朝气,消除成年人暮气;如果觉得困乏,不妨补个午觉,消除疲劳。春分,艾灸的好时节 春分时节木旺土衰,在春分前后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是扶正祛邪的一种方法,可以达到助阳祛寒、柔肝伸筋、健脾暖胃、疏肝理气等作用。 ♥春分时节养生宜疏肝火而养脾胃,节气灸艾灸取穴: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 ♥节气灸调理时间:2021年3月19日——21日 科学饮食,寒热均衡 春分时节,在大自然中阴阳各占一半,在饮食上也要遵循“以平为期”的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 ♥忌过咸之物,忌大热大寒之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香湿燥之品以及各种生冷瓜果、冰冻饮料等食物

2022年03月20日 0条评论 13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脾之募穴-章门

章门为经穴名(Zhāngmén)。出《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章门是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又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章同“障”字,门即门户,此穴在季胁下,如同屏障内脏之门户,故名。 【腧穴释义】 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长平。长,长远也。平,平坦也。长平名意指随肝经强劲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降落使腰侧腹部肌肉变为平坦之状。 胁髎。胁,指穴在胁部。髎,孔隙之意。胁髎名意指随肝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由胁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季胁。季胁,小胁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无它意。 肘髎、肘尖穴。古有用肘尖点墨寻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来自该法。 脾募。募,募集也。本穴为天部的脾土尘埃归降之处,故为脾经募穴。 脏会。脏,指五脏的各种气血物质也。会,会合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弱小风气,此弱小风气中包含有五脏特性的五种气血物质,有属肾的水、属脾的土,还有其它脏腑传来的各种精微,为五脏气血的混合之物,故为脏会。 足厥阴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还有胆经辄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湿之气,故为足厥阴少阳之会 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侧卧,举臂取之。 【穴位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功能主治】 功能:降浊固土,章门穴有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的作用。 主治:章门穴的功效可以治疗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穴位配伍】 章门穴配足三里穴、梁门穴,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胀。 章门穴配内关穴、阳陵泉穴,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章门穴配足三里穴、太白穴,有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针刺法:一般斜刺0.5~0.8寸,本穴右侧为肝右叶前,左侧为脾下方,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艾灸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多用章门穴治疗肝脾大、肝炎、肠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高血压、膈肌痉挛、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腹膜炎、肠疝痛、膀胱炎、肾炎等。

2022年03月19日 0条评论 144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健康

肺之募穴 中府

今日谈一下肺之募穴 中府 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取穴时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或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 ♥中府的作用 中府穴是肺经募穴,为肺脏之气聚积之处,位近肺脏,内通于肺气,因此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宣肺平喘的功效,又因中府穴与足太阴脾经交会,所以还有补气健脾的功效。 对于咳嗽气喘、少气不得息、肺胀满、胸痛、胸中烦、咳吐脓、伤寒、喉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肺部疾病,通过刺激中府穴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调理作用。 ♥中府怎么按摩 中府可以用揉法、擦法、点法、揪法等手法来刺激穴位,每天顺时针按揉中府穴,再逆时针揉按,每次各1-3分钟,坚持按摩可以预防胸闷、气喘、肩背痛,不过要注意的是,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不宜用力过大,稍稍施力即可。 ♥中府能针灸吗? 答曰:可以 实验观察表明,针刺中府穴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针刺中府穴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从而缓解哮喘,而且有研究人员用同位素血管内注射法发现,针刺中府穴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增加,改善肝的血液循环。 针灸时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禁止向内斜刺,以免伤及肺脏,此外,由于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所以不宜自行针灸

2022年03月18日 0条评论 146点热度 0人点赞 阅读全文
1…2425262728…121

COPYRIGHT © 2020 小蔡医馆.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VTROIS